最是书香能致远 学习奋斗正当时
——甘肃崇信县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机制建设工作
◎ 王红刚

 

    近年来,甘肃省崇信县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落脚点,建立健全全民阅读工作机制,建设完善阅读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全民阅读服务环境,全力推进书香崇信建设,“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愈发浓厚,展示出了崇信在高质量发展中沐浴书香的独特风采。

    智慧图书馆

    市民阅读的“第三空间”

    走进崇信县图书馆,干净整洁的桌椅,整齐排列的书架,随处可见的人性化设计,像读者家中的书房一般,散发着温馨与新意。

    崇信县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有综合阅览室、青少年阅览室、盲人阅览室、读者书房等多个阅读功能区间。

    位于图书馆西侧的青少年阅览室,是县图书馆提升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的一大亮点。在室内布置和书籍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设置有图文并茂、易于操作的电子阅览设备及县教科局和阅读协会联合推荐的成长绘本、必读经典专柜等,都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阅读的种子。

    为延伸服务功能,崇信县图书馆常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每年高达60余场,打造了“悦读悦成长”“打卡最美阅读空间”“我们的节日”等多个特色活动品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

    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是崇信县聚焦书香崇信建设,打造点位公共文化服务、扩展新型文化空间的创新探索。

    “除定期补充书籍,我们还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后期跟踪服务,同时植入数字化元素,共享了检索借阅平台,方便群众借阅书籍。”崇信县图书馆副馆长薛德福一边操作阅览平台、一边介绍道。

    目前,崇信县图书馆在做好中心馆建设的基础上,在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分馆7个,每年接待读者超过4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超过12万册。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承担着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教育引领的职能作用,我们希望将图书馆打造成市民除家庭、学校或单位之外的文化生活‘第三空间’。”崇信县图书馆馆长董方说。

    农家书屋

    乡村一角的“精神粮仓”

    农家书屋不仅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利、实施文化惠民、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也是以书、报刊等读物为媒,普及科技惠农、科技兴农知识以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阵地。

    谷雨刚过,来到崇信县黄寨镇闫湾村农家书屋,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陈列着文史、自然农技、文学、科教、少儿等各类图书3000多册,三三两两的村民们坐在一起,一杯清茶、一卷书,书香与茶香完美碰撞,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喜悦。

    35岁的毛小伟是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2016年回乡创业发展生猪养殖,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技术也跟不上,养猪亏损了不少。“那段时间,我既沮丧又迷茫,后来发现村上农家书屋里养殖方面的书籍非常全面,之后泡在书屋苦心钻研,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作为农家书屋的“常客”,他娓娓道来。

    “农家书屋吸引了众多农民远离牌桌,走向书桌,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提高文化水平,找到致富门路。”柏树村党支部书记位兴旺说。

    如今,不仅闫湾村农家书屋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在各乡镇,阅读已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目前,崇信县建成农家书屋85个,累计配备图书8.89万册,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书箱漂流

    “别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诵读《我和祖国》,学习并表演了手指操《名字叫中国》,共同为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这是“书箱漂流”活动走进崇信县新窑镇小学时的场景。

    “现在好多孩子对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不起兴趣,我们要给孩子们作好示范,让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离开新窑镇小学,在去往柏树镇秦家庙小学的路上,诵读协会爱心志愿者赵全保老师感叹道。

    在秦家庙小学,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详细讲了汉字的演变和书写规范,和孩子们一起朗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他们带去了书本之外的传统文化。

    “书箱漂流”活动是崇信县图书馆在充分调研乡镇青少年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的一项读书公益活动。

    这几年,崇信县图书馆依托全省“书香陇原”建设行动,先后联合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及群众文化社团,在各乡镇乡村小学和幼儿园组织开展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绘画训练、游戏拓展等“书箱漂流”系列活动40多场(次),漂流少儿书籍4000多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当前:A2版(2024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