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左手书写无限未来
——记“中国好人”戚国敏
◎ 本报记者 朱乔明

 

    一场意外,致使他的身体残疾,一生抱有遗憾;一颗初心,让他坚守三尺讲台,托举无数梦想。38年来,他以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从事基础教育,指引山里的孩子们开启人生的精彩篇章。他叫戚国敏,是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河口镇岩湾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山里孩子的“梦想守护者”。近日,戚国敏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

    6岁那年,一场意外造成的脑外伤,使戚国敏落下二级肢体残疾,从此他的右臂失去知觉,右腿行动不便。变故突如其来,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在母亲的鼓励下,戚国敏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并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从此开启左手人生。

    戚国敏告诉记者,他的学生时代很幸福,因为不仅有母亲的鼓励和陪伴,还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其中有一位姓吴的老师,白天给他做饭吃,晚上辅导他功课,使他一直被满满的爱和关怀包围着,也使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将来也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让我的学生都像我一样幸福。”

    1986年,戚国敏高中毕业后如愿走进教师队伍,带着一份崇敬、一份欣慰,登上了期待已久的三尺讲台,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当时,农村小学严重缺乏教师,戚国敏毅然回到家乡的村小担任代课教师。尽管薪水微薄,但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为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利用课余时间备课、为学生们辅导功课;他还边工作边学习,克服困难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专科学历。虽然身体残疾,但戚国敏从未松懈对自身的要求,也从没有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他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用左手书写出漂亮的板书,悉心传授知识。戚国敏的汗水浇灌出了鲜艳的花朵,他所带的毕业班,考试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执教期间,戚国敏先后获评凤县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凤县优秀教研组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面对所获得的荣誉,他说:“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我认为,当教师就要有平凡中见伟大的情怀,立足岗位,播撒爱心。”

    “只教书不育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关于教育,戚国敏不仅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着学生,用毅力与坚持感染着学生。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们,他无数次拖着残疾的右腿进行家访,付出了比常人更多、更难以想象的努力。

    有一次,学生小陈两天没来学校上课,戚国敏急忙赶往陈家了解情况。陈家位于离学校3公里远的山沟里,刚下过雨的山路湿滑,腿脚不便的他上坡时需要用一只手扳着旁边的树,慢慢地往上挪,一不注意便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受了伤。他忍着疼痛带着一身泥水来到陈家,拉住小陈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的爷爷、爸爸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你难道不想出去看看吗?好好上学,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

    第二天,戚国敏一瘸一拐地带伤坚持上课,小陈也准时出现在教室里。

    山里的人家大多住得分散,有的学生每天在家校之间往返两次,要步行十几公里的山路,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还会增加安全风险。为了让孩子们能就近吃上午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午休,戚国敏专门向学校申请腾出一间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吃饭和午休的场所。下课后,他还系上围裙给孩子们做饭,他左手浸染的不仅有书香,还有饭菜香。

    诗一般的事业,火一样的激情,是戚国敏从教多年的感悟,也诠释了他平凡而又有意义的教育生涯。他扎根山区38年,勇敢无畏地以遗憾孕育美好,一批批的山里孩子在戚国敏的教诲与关怀下走出了大山,去见识广阔天地,奔向美好未来。

    每到寒暑假,孩子们总会相约来看望他,或是分享自己的进步,或是探讨将来的规划。戚国敏所带的2014级毕业班班长李珊,现在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妈妈也曾是戚国敏的学生,母女二人常常去看望他,因为戚国敏有着对学生始终如一的爱,不仅让人倍感温暖,更使人在关怀鼓舞中奋发前进。

 

当前:A1版(2024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