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抓实践 绘就文明新画卷
——四川万源市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
◎ 王欣悦 王希琴 何燕

 

    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纵深发展,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拓宽广度 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聚焦“一号挂帅”抓领导,三级书记齐力推进新格局。履行主体责任,发挥“一线指挥部”职能,由市委书记任中心主任,党(工)委书记任所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站长,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宣传部统筹抓、多部门与乡镇协同配合齐落实的工作态势和工作机制。制定《万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方案》,按照“抓早、抓好、抓出实效”的工作思路,依据“五有三全”的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8个,实现市乡村三级全覆盖。

    聚焦“一流标准”抓落实,严格打造功能齐全好阵地。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理念,先后组织人员赴阆中、仪陇、广安等地参观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经验,综合学习成果,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依托现有乡镇(街道)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有场地有队伍的基层文明实践基地;依托战史陈列馆、李家俊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立研学文明实践基地;依托政务中心、医院、银行等窗口服务场所,建立示范文明实践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基地,确保各类资源持续盘活。

    提升温度 推进文明实践服务“零距离”

    整合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建立“市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体系,现有注册志愿者6.37万人,志愿服务队伍500余支,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内容”,先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制定《万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机制,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反馈评单的闭环式文明实践活动体系。推动点对点、一对一的精细化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你需我有,你点我送。

    强化管理培训,促进志愿队伍专业发展。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培育了理论宣讲、文艺体育、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技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扶贫帮困、应急救援、移风易俗10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市范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家税务总局万源市税务局“多彩税月”志愿服务队获评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邓茂垚等4名同志获评四川省优秀志愿者,万源市古东关街道秦川社区等3个社区获评达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万源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邮你同行”应急救护项目等3个项目获评达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王文超等5名同志获评达州市优秀志愿者。

    增加高度 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化”

    因地制宜,让文明实践“一地一品”。每月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清单》,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根据市级情况,结合百姓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村村不一样”。石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快而准听民声、精而优暖民心,开展“百姓微小心愿,干部帮忙实现”,用心用情纾民困,探索治理最优解;新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长效推进“清廉说事会”,俯下身子听民意,架起干群连心桥;东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盯群众期盼,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改善人居大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

    各显身手,让文明实践“一队一型”。根据10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专业所长,开展风格多样的实践活动。新时代挎包宣讲志愿服务队开辟“挎包天天讲,党音声声响”微视频,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时传递到基层;科技普及志愿服务队开展种茶产业培训,建立茶叶大豆融合示范基地,把茶产业与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开展“以茶富民 赋能乡村振兴”“茶旅融合 绘就魅力乡村”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深入部门、乡镇、企业、学校开展“巴渠佑苗”“法官进课堂”、律师团队讲座等法治宣讲志愿服务200余次,开展防电信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禁毒教育等主题班会200余次,受教师生6万余人次,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当前:B2版(2024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