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味道”飘满每个村
——河北青县木门店镇办起免费孝老食堂
◎ 别志雷

 

    “镇里每个村都建了孝老食堂,每天为75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日前,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镇党委书记刘建中对笔者介绍说。

    木门店镇是青县的一个传统农业镇,辖区3.2万人、7.5万亩耕地,村集体经济底子普遍薄弱。2021年,全镇31个村中有22个村集体无收入,仅有6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木门店镇这样的家底儿,如何做到在每个村都建起免费孝老食堂?带着疑问,笔者前去一探究竟。

    一方小院、四间平房、一灶两锅、两张餐桌……笔者在木门店镇西抛庄村看到,孝老食堂简单朴素、干净整洁。“食堂租用的是一处村民闲置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西抛庄村党支部书记于洪洋介绍说,“镇里对场地没有统一要求,有新建的,有租房的,还有废弃旧校舍改造的,关键看哪种方式合适。”

    临近中午,西抛庄村孝老食堂即将开饭,午饭是沧州捞面。两名志愿者正准备下面条,5位老人坐在餐桌旁拉家常。卤和配菜已经摆上餐桌:一盘西红柿鸡蛋卤、一碗炸酱卤、两碗麻酱、两盘黄瓜丝、两盘菠菜碎。黄希才老人告诉笔者:“一个人在家,总吃剩菜,老是凑合。来食堂吃饭,每周一个食谱,一天一个样。”

    笔者在野兀屯村采访时,77岁的村民吴树平也对孝老食堂称赞有加。“前天的午饭是包子,我吃了6个。”老人开心地晃着拳头比画,“这么大的!”

    老人们在食堂吃的不仅是饭,更是一种心情。

    按规定,食堂11时开饭。但刚过10时,老人们就陆续到来,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着,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如果碰到食堂包饺子,老人们就围坐在餐桌旁,有的调馅儿,有的擀皮,有的包,像一家人,其乐融融。

    孝老食堂也不仅是食堂,更像农村老人的养老院。

    听说村里办起了孝老食堂,大戴家墓村80岁的村民尹忠服从县城又搬回了村里,头一回去还给食堂送了两条鱼,他说:“就图和大家一起乐呵,心里舒坦。”

    蔡村、西抛庄、大戴家墓等村的孝老食堂还设有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等,可供老人们下棋、阅读等;桥北头、后董景、野兀屯等村孝老食堂,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免费理发……

    吃饭问题是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孝老食堂要长期办下去,让群众满意并非易事。钱从哪儿来?野兀屯村党支部书记吴淑通说,村里新建了孝老食堂,县里支持20万元,目前已经进入最后装修阶段,很快就能搬过去。县里还对各村孝老食堂评定了星级,依星级每年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最重要的是,村集体有钱了。以前村里一分钱收入没有,买个笔和纸都得伸手问镇里要,哪敢想这些事。”吴淑通说,2021年秋天,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流转了村民200亩土地,分两季种植玉米和小麦,2022年就收入16万元。

    不止野兀屯,木门店镇31个村全部成立了土地合作社,每村成方连片流转200亩左右土地种粮食。在此基础上,31个村共同发起成立了木门店镇土地合作社联合社,搭建起镇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项目收益分配平台。

    “按照目前标准,每个村约有20位老人在食堂吃饭,水电气、米面油、肉菜等每年花费4万元左右。以当前各村集体的收入状况,完全可以保证食堂持续开下去。”刘建中说。

    村民捐赠也是孝老食堂的一项收入来源。在大戴家墓村,孝老食堂的墙上贴着三张大红纸,写满了捐赠者的姓名。该村党支部书记戴召兴说,村民一共捐了9400元,还有一些米面油等。

    谁来服务?村情不同,办法也不同。前吴召村16名50多岁的妇女组成了志愿者队伍,轮流去食堂做饭;野兀屯、大戴家墓等村聘请厨师,专职做饭;后吴召村聘请会做饭的脱贫户村民担任厨师……但不论什么人,都必须身体健康,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饮食安全。

    “现在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孝老食堂扩面、提质,让更多农村老人吃上一碗热饭,吃出幸福晚年。”刘建中说。

 

当前:3版(2024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