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传递信仰之光
——记“中国好人”刘明华
本报记者 施华琼

    “1988年建乡之初,乡里不通公路,没有卫生院,村民常说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日前,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难忘下党”主题馆,刘明华声情并茂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三进下党”的故事,以及下党乡“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华丽蝶变。

    今年66岁的刘明华,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也是寿宁县“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2015年以来,他扎根基层,宣讲下党红色故事、人文故事6000多场次,辐射群众5万余人次。今年4月,刘明华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做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寿宁县西部最偏远的山乡,曾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公路、水电建设等发展难题。

    “三进下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地吸引着全国各地参观者。目前“难忘下党”主题馆已成为各级党校、企事业单位、各部队及院校的党建教育基地。

    “从2015年起,我几乎每天都有讲解任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参观者,我都会去讲解。”刘明华告诉记者,目前,“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共有15人,他是年龄最大的。虽然在年龄方面,他不具有优势,但作为亲历者、见证者,下党故事他已经熟稔于心。

    刘明华常说:“讲解最关键的是要用心、用功、用情。”一直以来,刘明华都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用自身的亲身经历、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通俗易懂地把理论宣讲送到干部群众的心坎上。同时,他创新思维,采用现场互动教学的方式,为全国各地来到下党乡接受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讲好寿宁故事、下党故事。

    刘明华认为,他讲的不仅是下党乡的变迁,更是心里的幸福。

    创立“草根”宣讲志愿服务队

    2018年,下党乡脱贫“摘帽”。乡亲们怀着感恩的心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脱贫喜讯。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再次激发着下党人坚定信心、奋斗实干。

    为了让“三进下党”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下党人始终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感恩奋进,下党乡成立了以刘明华为队长的“三进下党”“草根”宣讲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草根”宣传员10人。

    宣讲队采用“滴灌式”的方式把宣讲搬进田头、院落,以理论知识点、下党故事为切入点,采取面对面的家常唠嗑式宣讲方式进行讲解。刘明华还经常组织“草根”宣讲员走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增产增收情况,仔细摸排农村矛盾纠纷,及时了解群众生活困难和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宣讲工作。刘明华欣慰地告诉记者:“现在,你在农家乐吃饭,老板也能给你讲下党故事。”

    刘明华时常带领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参观“难忘下党”主题纪念馆,实地走访鸾峰桥……在一次次生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三进下党”的难忘历程中,让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乡村脱贫之路的艰辛。

    刘明华也期盼着,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宣讲志愿服务队,有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用干劲书写新生活

    “下党过去没有路,后面有了4.5米宽的路,如今扩展到了8.5宽的宽阔大道。过去没有电,现在给我们建了电站;下党的茶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下党实现了城乡一体供水化,村民喝上了放心水……”今年4月,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刘明华介绍了下党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刘明华还记得,1987年10月,他被选派到下党村开展建乡前期筹备工作时,当时的下党村人畜混居,村里通往外界没有公路,百姓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没有电灯,百姓家里用火篾、油盏照明。

    30多年过去了,下党乡整合自身旅游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民宿,种植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业,开了超市、办起工厂……一批批青年返乡创业,一群群致富能人相继涌现,一个个有识之士到下党掘金创业。

    下党人用勤奋甩掉了贫穷,如今,正用干劲书写新生活。这一切,刘明华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更是传播者。他说:“我感到非常知足,非常感恩,幸福满满!我也会继续留在下党,服务下党,宣传下党,传递信仰之光。”

当前:A1版(2024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