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防范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易海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成长关乎家庭幸福、民族希望和国家未来。近年来,随着国际安全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环境的持续恶化,社会竞争压力加剧,折射到青少年身上的表现,主要是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众多家庭教育的难题,迫切需要社会共同解决的问题,更是复兴强国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心理脆弱,情绪对立。有的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表现出退缩、害怕或吵闹,面对他人的关心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产生对立情绪。

    (二)沟通障碍,自我封闭。这类孩子沉默寡言,缺乏自信,或沟通困难、逻辑思维混乱,或自我封闭、拒绝与外界对话。

    (三)沉迷电子产品,不能自律。此问题日益普遍且较为棘手,部分孩子沉迷游戏和短视频,经常偷拿长辈手机,甚至私自购买电子产品,荒废学业,对父母和老师的劝导置若罔闻。

    (四)思想偏激,言行极端。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矛盾和冲突,更倾向于用暴力手段解决,容易引发校园霸凌事件,破坏校园生态环境。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尤为关键,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家长焦虑的传导。当前,部分家长生活焦虑,产生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战略思维”,对孩子的未来进行全方位设计,将最优质资源聚集到孩子身上。这种“精英教育”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孩子,往往会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内心压抑、孤独、恐慌而又无奈,这样用力过猛无异于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二)家长成才观不科学。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众多培训占用了孩子们大量的休息时间,让他们长期疲于应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家务劳动都不让孩子参与,生活家长全保障;当孩子成绩出现较大波动时,家长便进行严厉责备。这种生活的溺爱与学习的苛责,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负担,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和性格分裂。

    (三)电子游戏中的虚幻世界对孩子产生误导。游戏场景容易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世界观产生误导。他们往往沉浸在游戏的美好场景中无法自拔,甚至混淆虚幻与现实,模仿游戏中的恐怖和暴力行为。在遇到严厉批评和挫折时,这些孩子可能萌生结束生命,去寻找虚幻世界的想法。

    (四)部分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当。有些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未考虑场合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损,导致行为扭曲。

    (五)不良家庭环境影响。在家庭关系紧张、缺少关爱和正确引导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在社交中表现为退缩、孤僻的性格;在家暴中成长的孩子可能畏畏缩缩,形成懦弱性格,也可能心怀恨意,更具暴力倾向和攻击性。

    三、防范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建议

    青少年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请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或就医,干预越早效果越好。这里主要谈谈如何从源头上防范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家长的成才观要与时俱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结合其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整合自身资源、鼓励尝试、耐心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激发潜能;同时,避免将自身意愿强加给孩子,要善于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合理意见。

    (二)教育培养孩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助力身心健康。

    (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夫妻、婆媳、亲子关系中经常换位思考。与孩子沟通时,切忌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和一味说教;要平等与孩子对话,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权利。

    (四)老师对学生的管教要科学。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行为管理的双重职能,老师既要抓好学生的文化学习,也要在管理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的角色尤为重要,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及时疏导,并提醒其他任课老师在批评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孩子心理平稳。另外,老师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经常让学生分享好人好事,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五)引导孩子乐于参加体育运动。运动可以产生“快乐因子”多巴胺和内啡肽,在维持和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还可以宣泄不良情绪。建议家长每周带领孩子进行1至2次体育运动,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及时释放可能存在的压力。

    (六)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子游戏的审核和监管。建议游戏监管部门加强对游戏的审核;要求制作公司在游戏登录界面实行人脸认证,主界面显著位置标注游戏场景的虚构性和长时间沉溺游戏的危害性;系统定时暂停游戏,检验游戏操作者身份,限制青少年在线时间。

    (七)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友好沟通。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家长可对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点和时长进行引导和约束,而非一味禁止。周一至周五,家长每天可允许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放松身心;周末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对临近中、高考的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可适当压缩,但不宜直接禁止使用。适当转移学习压力、劳逸结合不仅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让孩子养成自行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也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重视起来,共同呵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出心智健全的阳光少年,在各自擅长的岗位上各尽所能、奉献自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B2版(2024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