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环境面临挑战,发展受到多重局限——
国产儿童电影亟待“更上一层楼”
◎ 宋雨霜

 

    儿童题材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于5月25日全国上映;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再见土拨鼠》于4月19日温情上映;反映解决大龄儿童入学难题的电影《阿莫阿依》于3月16日上映……一部部儿童电影,为儿童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也为大人们展现了一段段回不去的童年“旧时光”。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将种种天马行空的脑洞与鲜活可爱的童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再见土拨鼠》讲述了两个藏族少年共同营救土拨鼠的生动故事;《阿莫阿依》讲述了彝族女孩阿莫阿依辍学后,在扶教工作队的帮助下重返学校读书的故事。这些影片给观众带来视觉和情感享受,传递出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不少观众表示,应该制作更多优秀的儿童电影。

   电影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视听呈现

    儿童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童年”这一特殊阶段中,以生动的视听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受众所喜爱,并为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观看儿童电影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兼具教育与审美等功能,可塑造儿童心灵,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如体现“顽童主题”的国产儿童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讲述农村淘气捣蛋的“差学生”巴王超过将田野里一棵可以栖息的大树变成自己的“好地方”,在前来支教的粉提老师的关爱、信任和鼓励下逐渐转变和成长的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除了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和想象力,一部好的儿童电影应是有趣的,富有人文教育内涵。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张之路认为:“儿童电影要有少儿趣味,同时还要巧妙地承担起人文教育的作用,将善良、互助、正义等人文精神传输给少年儿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儿童乐于接受视听媒介,喜欢电影这类复合型媒介的“造梦”,易于唤起童真、童趣。同时,儿童在观影过程中通过“他者”的故事讲述,或变成他者,或释放情绪,或找寻自我,或实现救赎,最终产生审美愉悦,完成自我思考与感悟。

    比如《再见土拨鼠》,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孩子们在面对爱护动物和其他物质诱惑时,应做出怎样的取舍。再如儿童电影《城南旧事》《草房子》等,呈现出特有的诗意美,电影中的人物怀着美好梦想,用纯净的眼睛打量世界,自觉地过滤掉生活的杂质,展现美好的童年。

    看电影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一个健康、丰盈的精神世界,在寓教于乐中丰富心灵,让心灵变得更强大、更柔韧。“好的儿童电影恰如明灯,照亮、温暖并陪伴着童年,这样的精神之灯需要再多些。”一位成都观众表示。

   国产儿童电影的现状与局限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电影面临着新媒体环境、受众心理、创作主体、发行环境等多重挑战。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曾统计,中国年产电影约千部,其中儿童电影约占10%。观众却普遍感觉看不到这么多儿童电影。为何?其中大部分没有在电影院和大家见面。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黄军认为:“儿童片很少有流量明星参演,且投资规模较小,其商业性往往无法与非儿童片的商业电影相比,导致排片量少。另外,孩子需要成人带领才能观影,而目前‘合家欢’类型的电影数量较少,致使部分儿童片票房惨淡。”

    观众看不到较为丰富的儿童电影,不仅受制于排片量少等外部因素,更受制于儿童电影创作观念、题材、内涵、叙事风格等内在局限。创作思维受限、儿童本位观缺失,从源头上影响电影生产。有学者调研发现,许多观众都表现出对现今国内儿童电影的不满,认为现今的儿童电影太低幼,“都是大人们自以为了解儿童而想当然创作的”。

    电影研究者王毓卓认为,纵观近五年的院线电影,一方面,低龄儿童观众面对“全龄化”的动画电影,存在一定的接受困难以及理解力挑战。如《长安三万里》时长168分钟,且需要观众有较好的历史知识和国学基础,这对儿童是个挑战。另一方面,可供儿童观众及家长选择的“合家欢”儿童电影数量较少,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IP。尽管有“熊出没”等系列动画剧集,但是IP 之间的票房差距较为悬殊。

    此外,有专业人士指出,儿童议题市场化程度低,也是导致儿童电影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纵观近五年中国各大电影节,儿童题材的艺术电影创作呈现出不接续状态,聚焦儿童的短片创作繁荣度远高于长片。当青年导演通过儿童题材短片带来的荣誉获得长片创作机会时,更倾向于选择市场兼容度高的其他类型,而非深扎于儿童议题的长片。

    国产儿童电影仍需更上一层楼

    目前,无论是观众还是创作者均认为,国产儿童电影的发展仍需“更上一层楼”。

    其一,应进一步重视儿童本位观。创作者应将儿童看作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承认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话语体系、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儿童电影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苗苗认为,必须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是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其次是表现形式,儿童电影一定要明亮、活泼、可爱、积极、阳光,给他们展现一个可爱可亲的世界,吸引他们走进去。

    其二,儿童观众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儿童电影的创作应促进多个年龄段的融合与衔接。在承认“儿童电影”自身的复杂性的基础上,调和“以儿童为主”与“为儿童而拍”的作品,促进低龄儿童与青少年、青少年与成人等多年龄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其三,加强儿童电影的推广。我国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儿童电影,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政策,比如,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在2018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还提出“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所以,应想方设法让儿童电影更多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向国外优秀作品学习,鼓励艺术性较强的“非儿童本位”儿童电影的创作,加大对关注儿童议题的青年导演的扶持力度等,都是促进国产儿童电影发展的良策。

 

当前:5版(2024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