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让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活起来”
——四川什邡市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 张岑

 

    什邡素有“三乡一故里”之美誉,是中国书法之乡、雪茄之乡、矿泉水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四川省什邡市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打造,精准实施,让“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助推器,为城市文明注入持久活力。

    延续历史文脉

    凝聚升华城市岁月记忆

    科学有序实施,推进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什邡市坚持科学理性的原则推进周氏宅院、罗汉寺等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在修缮本体的基础上,完善附近街道基础设施,保护街区传统风貌和历史环境,拆除、改造破坏风貌的现代建筑,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同时挖掘历史长河中的璀璨记忆拍摄电影《一百零八》,将“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在罗汉寺诞生108个罗汉娃的真实事件搬上银幕,荣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为历史街区赋予了新的意义。

    深挖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文艺作品。该市依托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川剧《草鞋县令》,在融合历史、廉政等基本题材的同时,深度扎根群众,真实展现宏大历史进程,引起观众集体共鸣,在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并在全国多地巡演,将什邡传统戏曲文化、廉洁文化广为传播,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精品艺术创作的双丰收。

    鼓励带动,促进“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申报“老字号”,通过举办“老字号”文化展览、编撰“老字号”历史书籍、拍摄“老字号”纪录片等方式推动“老字号”品牌营销和市场发展。

    深化教育引导

    激发传统文化生机活力

    发挥书院功能,传承传统文化。什邡文化氛围浓厚,书院林立,有致力于传播国学的传薪书院、致力于传播书法的马祖书院、致力于传播戏曲的十方书院……以十方书院为例,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常年开展青少年公益培训活动、传承家风家训、文化交流、乡村讲堂和艺术展览等活动。通过书院传播,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依托传习基地,弘扬“书法之乡”文化。依托什邡市“全国书法之乡”的优势,全市中小学通过书法特色教学,播种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深化书法传习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什邡市双盛中学因地制宜探索以书法艺术为突破口的特色教学之路。通过书法休闲文化建设,学校现有省书协会员8人,市书法家协会会员36人,师生在各级各类的书法展示中获奖、参展近600人次,其中有3位教师的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展览,学校获得国家级“兰亭中学”“四川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学校”等多项殊荣。

    用活宣传媒体

    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精心策划传统文化线上展。立足地方文化,春节期间精心策划“龙年说‘龙’”线上展,先后推出《龙居古刹·觅迹寻龙》《战国·龙形饰》等线上展7期,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地方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审美、滋养精神。

    精心制作“二十四节气”短视频。以传统节气文化为切入,推出“主播说节气”栏目,通过短视频传递每个节气的时间、气候变化、物候、民俗等相关内容。目前已制作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8个节气点短视频作品。其中,春分、谷雨、小满等多个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用心创作“国‘郭’学什邡”精品短视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借力融媒特聘专家优势资源,以什邡典故、历史遗迹、文化瑰宝、雪茄之都、精致之城等为载体,制作“国‘郭’学什邡”精品短视频,通过文史专家郭辉图老师的讲述和推介,带领群众共同感知什邡历史文化起源、特质与发展脉络,凝聚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国的广泛共识。

    每一项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下的珍贵记忆,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什邡在探索中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让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走入大众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当前:A2版(2024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