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
◎ 赵越 唐守昀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动,持续在“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提振各族群众文化自信,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以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西宁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载体,以优质文化资源为媒介,加强对文化的挖掘和活化利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持续讲好“唐蕃古道”“茶马互市”等西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推动各民族互鉴共融。西宁市成功创建省级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打造以河湟文化、民族交流、共生相融为主题的舞剧《河湟》,将各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呈现。西宁市打造展现各民族文化特色的A级旅游景区13家,推进A级旅游景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及特色民俗文化基地建设,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览》入选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演全国重点推介项目,丹噶尔古城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牙藏毯、青绣、湟中堆绣参加“锦绣世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和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增加文化认同。

    西宁市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依托,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使民俗节庆活动成为推动“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西宁市组织开展“三节”系列节庆活动、举办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2023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湟源日月山之夏花儿演唱会、大通老爷山第十四届花儿会、湟中宗喀驿花儿电音节,培育大通老爷山花儿会、湟中民俗节、湟源丹噶尔排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累计参与群众200万余人次,通过民俗节庆活动丰富文化旅游内涵,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带动效应。

    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正在建设中,青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通段)、湟源“唐蕃古道藏乡风情”特色小镇,实施打造城东区下南关街市场、城北“豹街”等集商贸、餐饮、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街区正在逐步形成。西宁市投资500万元打造西宁河湟文化体验展示基地,打造圣源地毯(升级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家,西宁河湟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青海可可西里工业旅游景区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同时,西宁市打造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5家,开办乡村特色民宿14家,申报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策划推出4条乡村旅游研学游精品路线,打造以西宁为集散地和出发地的生态旅游体验线路4条,西宁上榜国内热门自驾游目的地前十。

    西宁市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旅产业优势,让文旅产业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抓手,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当前:2版(2024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