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青海果洛州班玛县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
◎ 南美佳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丰富工作内容,提升工作质效,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在基层更有“温度”。

    强化党政引导,创新发展模式。制定出台《班玛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班玛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班玛县红军沟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创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党政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资源、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综合实力强、知名度高、品牌优势突出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方,合力打造“江源特色小镇—阿育王阁”金色人文旅游圈,“玛可河—多柯河”绿色生态旅游圈,“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红色文化旅游圈,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开发、多元化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持续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精心筹办好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让乡村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群众共享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成果。

    强化融合发展,搭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乡村自然、生态、文化、民俗、农业、产业、种植等资源优势,围绕“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坚持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品牌建设等,加快推进“文化+”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持续提升班前村、多日麻村、王柔村产业发展后劲,持续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优势产业发展聚集区,多业态联动、多要素聚合、多层次推进乡村特色文旅产业,积极打造红色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高原美丽乡村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推特色文旅项目投入运营。

    强化公共服务,推动文化繁荣。持续健全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员图书室、牧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规范制度建设,加强人员管理,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创作《红军长征在班玛》《永远的长征》等独具班玛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精品剧目佳作,成功举办“三色班玛”第五届藏雪茶采摘节、尼那音乐节、生态文化旅游季、非遗保护主题购物节、《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乡村振兴基层行音乐党课等活动,创新推出红色徒步露营大赛、红色论坛、重走长征路、红色知识竞赛、迷你马拉松长跑、青年职工交友、职工理论宣讲赛、青少年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1000余名,持续推进文化创意、音乐艺术、农业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让乡村非遗、乡村文化遗产活起来,打响非遗文化品牌,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项目建设,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围绕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按照“党政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争取非遗专项保护资金20万元,开展非遗藏族民歌培训班,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扶持黑陶非遗传承人、格萨尔藏戏传习所收徒传艺。投资435万元完成红军沟纪念馆提升改造项目,成立格萨尔藏戏团9家、格萨尔研究中心2家、格萨尔藏戏协会7家、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5个。有力助推乡村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康体健身及非遗手工艺生产展示销售等,“三色班玛”金色藏文化产业园入驻3家公司和6家民族特色手工艺加工点,共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项、州级6项。

    强化宣传营销,助农增收致富。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加快打造牧业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精品民宿等特色乡村文旅品牌,打响农特产品金字招牌,延伸乡村文旅产业消费链条,有效拓展群众致富增收途径。持续开展“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精心策划举办农民丰收节、毗邻县产品推介会、青年创意集市等牧区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推介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展览、艺术交流等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包装提升黑陶艺、藏唐卡、马尾钉线绣、木雕漆等非遗文化产品,牛肉干、黑青稞、酸奶、羊肚菌等特色农畜产品,推出不同系列10余种产品,提升牧区文化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展群众致富增收途径,切实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当前:A2版(2024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