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北京市延庆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助推基层治理
◎ 戴岳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针对辖区基层治理群众参与度低、治理手段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广大群众普遍有赶集习惯这个“突破口”,紧密结合各村(社区)人口分布、文化水平、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及区域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对接机制和下沉方式,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有效调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将群众需要与服务资源现场对接,逐步探索“文明实践大集+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破题起跑。

    文明实践搭台

    “三级大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区级大集示范带动,“集中批发”推动治理资源下沉。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深入统筹、激活、整合、下沉48家行政事业单位、15家党群机关、10家经济单位及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100余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派单”资源为重要基础,最大限度发挥单位组织的资源优势,每年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1至2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以展台形式集中展示,以市场化形式与基层干部群众现场洽谈对接,以志愿服务形式下沉基层,让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首次区级大集共签约1.2万余个服务意向,开展相关服务活动1.4万余次,服务14.2万人次。同时到乡镇(街道)开展巡回服务,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集聚,不断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乡镇(街道)大集全面铺开,“定点摆摊”强化服务触角延伸。全面加强对乡镇(街道)大集资金、硬件、资源等支持,提供帐篷、刀旗等标识物“硬支撑”和优质志愿服务项目资源“软助力”,以“活动前统筹、活动中指导、活动后督导”的方式,重点培育乡镇街道大集品牌。乡镇(街道)大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为载体,对接地区集市的赶集时间,将从区级大集上“批发”来并易于设点服务的项目,定点定时在集市上“摆摊”,让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

    村(社区)大集逐步推广,“灵活零售”实现精准靶向发力。百泉街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巡回服务进社区,儒林街道每个社区设立每月大集日,香水园街道在学雷锋月组织所有社区集中开展大集,实现35个城市社区大集全覆盖。村(社区)大集以区、乡镇(街道)大集上“批发”来的项目为基础,充分盘活本地区公共服务资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村(社区)内灵活设置专题大集,如“民生政策大集”“暖心服务大集”“农业政策大集”等,把志愿服务资源定点投放、推送到有需要的群众身边,引导各服务单位找准抓手、履职尽责、服务到位,推动社会治理重心直达最基层,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文明实践赋能

    资源统筹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多方排阵布点,壮大队伍力量。制定支持乡镇街道承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方案,坚持系统之间、体制内外、线上线下“三个统筹”,构建广覆盖、集约化、精细化治理网格,进行机制化扶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进行渐进式推进,从区级向乡镇街道、从乡镇街道向村社区进行巡回式服务,延伸治理触角。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动员党员干部、先进模范、致富能手、新乡贤、新就业群体、社会组织等群众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4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巡回服务1300余次,电信、联通、理发店、养老驿站等辖区商户主动服务,有手艺的志愿者主动投身大集,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特色活动连线,融入群众生活。通过深挖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特色文化等优秀资源,依托乡镇生活集市,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香营杏花节等地域特色文旅品牌,马拉松大赛、广场舞大赛、体育素质测试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采用“文明实践大集+”模式,增强大集和其他特色活动的结合力,推动大集全面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舞台上的“主角”。

    数字平台整合,提升服务效能。依托“点单派单”志愿服务项目平台载体,设置文化文艺、医疗保健等八个服务板块,提供各领域专业接单服务,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网上操作全流程,为群众提供随时在线的互动互融、互通互享阵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智慧、更高效。村民在需要公共服务时,无需区分行业和主管部门,仅需线上提交诉求,其他事项由区文明实践中心和区级各部门“一站联动”,大大提高了综合效能,为农村公共服务凝聚起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切实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引领文明风尚、解决群众困难、化解基层矛盾、促进民主协商、强化基层自治的综合平台作用。

    文明实践增效

    为民惠民架起党群“连心桥”

    理论传播大众化,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创新采用微党课、红色大篷车、大讲堂直播课、百姓宣讲、村支部书记播报等理论传播类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覆盖领导干部、党校专家、延庆榜样、老干部、乡土文化能人等在内的基层理论传播队伍,找准理论和群众实际的结合点,搭建起科学理论与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志愿服务便民化,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通过推进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帮助提高善治水平,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着眼群众共性需求,常态化开展“我当法律服务员”“中医药健康”“民生政策我来讲”等普惠性志愿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助农需求,开展果树养护技术帮扶、本土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培训等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群众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推出千家店镇“行走的小药箱”、珍珠泉乡“泉心泉医”失能老人照护等项目,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为有实际困难的群众送去温暖和关爱。

    社会治理“我”参与,增强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聚焦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陈规陋习治理、邻里矛盾化解等基层社区治理难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解读、“长城之光”“文墨村居”等艺术课堂、“婚俗改革”等移风易俗、天文无人机等科普互动、“葫芦烙画”等非遗体验,以及矛盾调解和禁毒禁赌宣传等志愿服务,丰富精神文化供给,提振人民群众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把分散在各个条条块块中的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把蕴藏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建设美好生活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坚持打通贯通联通,实现“微服务”撬动“大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助推基层治理更精准、治理成效更显著。

 

当前:B4版(2024年06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