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勒泰的角落》
近来,改编自作家李娟散文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走红,这块北疆之北的土地赫然跃入人们的视线,以其质朴粗犷的风姿打动了所有人。重读李娟的旧书《阿勒泰的角落》,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她清新纯净的文字与美丽的阿勒泰相映生辉。李娟以妙趣横生的幽默文风,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平凡日子里的闪光点,令沉重艰辛的生活也随之生出希望的羽翼,变得轻盈而充满梦幻。
《阿勒泰的角落》共分为五辑,记录了李娟随家人在阿勒泰地区深山牧场中的生活日常。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桥头、红土地……李娟与母亲一起经营着半流动的杂货铺兼裁缝店,辗转在一个个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之间。脚下的旷野沉默着,辽阔且荒凉,它以恶劣的气候与贫瘠的土壤考验试图在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们。李娟经受住了来自旷野的洗礼,并构建起了一种独特而充满诗意的生命状态。她仿佛一粒戈壁滩上的花芸豆,看似脆弱,实则坚韧,即使在粗砾的大地上也能萌生奇迹般的嫩芽,肆意挥洒鲜活的生命力。
李娟善于发现生活细微处的美好,并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在巴拉尔茨,她热爱去河边洗衣服。穿过深密的丛林,来到宽而浅的河流边,河水冰凉清澈,在夏日炽烈的阳光下激荡出一片幽幽凉意。她放慢脚步,倾听着百灵鸟与麻雀的啁啾细语,沉醉于河畔野花的色泽与芬芳,此时,“吃一颗糖,都会吃出比平时更充分的香甜,剥下来的糖纸也会觉得分外的美丽”。由于地处偏僻,用电不便,巴拉尔茨的夜晚漆黑一片,李娟就在黑暗中借着炉火和月光为家人准备晚饭,虽然只是简单的拉面烩菜,却也洋溢着温馨幸福的滋味。她住过帐篷,住过地窝子,也住过废弃的旧房子。简陋的环境始终无法磨灭她对生活的热情,反而让她更为珍视旷野带来的一点一滴的惊喜,满怀感恩与知足,全身心地融入自然。
在旷野面前,人类渺小而脆弱,这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为紧密。旷野之中,无论亲情、友情或爱情都格外真挚热烈,甚至连陌生人之间也流动着宽容互助的脉脉温情。李娟写母亲,母亲时常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狡黠与童心,诓得女儿“留守”在家陪伴年迈的外婆,趁暇四处散步游玩,穿山涉水,归来时却也不忘为女儿带一捧红艳艳的野莓果。她写与哈萨克族女孩喀甫娜之间的友谊,既感激喀甫娜骑马四个小时前来看望好友的情分,又苦恼于两人因种种隔阂而不免尴尬的相处模式,只能遗憾地逃避对方的热情。她写自己与卡车司机林林之间短暂却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情,当恋人的白色卡车满载月夜清辉驶向杂货店时,期盼、欣喜与羞涩便一齐交织着融入她的眼眸。
与此同时,李娟还凭着敏锐的目光与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旷野之上妙趣横生的人物群像。房东叶尔保拉提妈妈力大无穷且心灵手巧,举重若轻地帮李娟完成劈柴、揉面、搬水等繁重活计之余,还能在做家务的间隙扭着粗壮却灵活的腰身跳“黑走马”舞蹈,浑身充盈着丰沛的力与美,令人肃然起敬。深山牧区的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捡柴、挤奶,劳动既是童年重要的游戏,也是生活赋予的启蒙,磨砺出他们坚韧纯洁的心性。不知名的老人怀抱羊羔,尽力保护着降生不久的弱小生命,慈爱而悲悯……阿勒泰的人们,身上散发着相似的天真淳朴的气质,深深感动着靠近他们的每一个人。
旷野上的生活艰辛而纯粹,李娟从中捕捉到了未经雕饰的真善美,并一一诉诸笔尖。诗意自她的文字中倾泻,裹挟着隽永的灵气,流淌过阿勒泰草原与山林的角落。在她笔下,“诗和远方”终于不再遥远,而是扎根大地、野蛮生长,以朴实浑厚的力量叩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