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手 肩并肩 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青海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团结样本”
◎ 城东宣

 

    夏日的青海大地,微风徐徐,万物生机蓬勃。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共同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化解矛盾

    打好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他总是把车停在单元门前,人都不好出来了”

    “院子里实在是车多,大家都停车不规范,实在没地方停了……”

    在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接诊室”里,清怡院的居民王鹏和赵花在社区党委书记马燕的参与下解决小区停车问题。在了解了事情原委以后,马燕邀请群众到社区想对策,大家一致表示应该将小区停车规范起来,划好停车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只是团结社区化解群众矛盾、解决问题的一个缩影。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疑难杂症”,团结社区探索打造“社区党委书记接诊室”,以茶话会、微座谈形式,邀请群众到社区“唠家常”“想对策”,让群众“坐下来”把自己的烦心事“说出来”,社区党委书记一一记录群众急难愁盼,和群众一起想方设法解决“疑难杂症”。

    同时,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一经发现群众矛盾问题,由网格负责人交至“社区党委书记接诊室”,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门负责,与群众面对面、近距离进行协调处理。此外,“社区党委书记接诊室”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咨询服务、辖区居民心理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有力推动基层有效治理。

    久而久之,社区也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矛盾纠纷分类调解机制,组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调解工作组长,社区干部、派出所、法院、司法所、宗教界人士担任调解员的调解工作组,制定调解机制,有效改变过去调解委员会成员单一、知识范围窄、资源匮乏的局面。

    共建共治

    铸牢民族团结进步“高地”

    团结社区构建起了混合管理模式、完全托管模式和自行管理模式三种模式,针对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突出、治理难度较大的小区(楼院),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负责,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楼栋长、党员居民、热心群众等力量广泛参与的“1+3+N”混合管理模式,实现党建引领、社区监管、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小区治理格局。

    针对有物业入住、业主认可物业服务的小区,经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代表协商后,将小区安保、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交由物业服务企业全权负责,社区党组织定期走访了解物业服务情况,主动解决物业服务企业遇到的难题。

    针对辖区体量不大、物业不愿入驻、居民矛盾纠纷较少的小区(楼院),采取社区引导组建业主委员会,组织楼栋长、党员居民等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定期随访的自管模式。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管理与社区网格化服务有效融合的路径,发动楼栋长队伍、“入格”在职党员、热心群众等群体协助社区做好居民群众服务工作。同时,建立“流动办公桌”机制,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前往小区楼院现场收集,现场协调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由社区集体研究或上报街道办事处,及时妥善处理居民难题。

    创新宣传

    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火种”

    近年来,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石榴籽家园”为目标,通过讲身边的榜样,让大家知典型、学典型,形成孝老爱幼、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

    社区招募22名政策宣讲员成立“一家亲”宣讲团,组织志愿者跟随宣讲团开展服务,聚焦“帮办代办”,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在职党员成立“红马甲帮办代办志愿服务队”,建立上门“代办跑腿”服务项目,为鳏寡孤独、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各项业务,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还发挥各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作用,发放知识读本、知识问答口袋书等宣传资料,为宣传工作注入新活力,提高宣传报道工作影响力。

    马燕说:“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是我们干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工作,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出力,幸福才会绵绵流长。”

 

当前:A3版(2024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