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书写“热辣滚烫”的人生
——记“中国好人”杨意红
◎ 本报记者 王露

 

    辣椒,是湘菜的标签,辣椒炒肉、剁椒鱼头、辣子鸡丁……不少湖南家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椒的身影,其中葛家“鸡肠子辣椒”更是不可或缺的佐味菜。这种细长弯曲、果尾带小钩的辣椒辣味香浓,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它的培育者,是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葛家镇金源村村民杨意红。

    辣椒是杨意红一辈子的事业,因为在辣椒种植和品种培育上颇有造诣,人称“辣椒大王”。如今83岁的杨意红,仍然坚守在辣椒育种一线。今年4月获评第一季度“中国好人”。

    潜心贯注

    为农业发展倾注汗水

    身为湖南人,杨意红从小就对辣椒有一种独特的爱。1956年,年仅15岁的杨意红和几个年轻农民一起创办了青年试验农场,兴致勃勃地搞起了植保、化肥、种子的试验。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当农民也要当个好农民。”抱着这样的信念,杨意红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农业知识技能。经过5年的研究和努力,1961年,杨意红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做起了蔬菜育种实验。凭着勤学钻研的劲头,杨意红在农业种植上奋斗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1982年,杨意红包制种、包技术、包销售,带领附近乡镇的150多户农民种西瓜。1986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组建起浏阳市果蔬协会。

    1987年初冬,时任湖南省蔬菜办海南基地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的杨意红,主动挑起重担,带着3000多名菜农前往海南种植反季节蔬菜,做辣椒育种。据统计,浏阳农民在海南种植蔬菜最兴盛时,面积超过4万亩,每年运回内地的辣椒十余万吨,年均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在杨意红的带动下,当时的浏阳出现了多位种植蔬菜收入万元户,而他也一度成为湖南“候鸟农业”的领军人物,为缓解湖南省内蔬菜淡季供求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10年以来,他组织合作社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工厂化育苗温室1个,联栋温室5个、日光温室5个,普通大棚1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100多亩,大棚配备了喷滴灌、补光灯等配套设施。工厂化育苗大棚每年为浏阳周边蔬菜基地提供优质的蔬菜种苗及免费的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使周边地区蔬菜上市季节比湖南其他地区早15天左右。

    杨意红对公益事业的“投资”也毫不吝啬。无论是为所在的村组修河筑堤、平整土地、新增路灯、建设文化广场等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扶危济困等爱心事业,他都慷慨解囊,投入人力和物力,支持家乡发展。

    躬耕陇亩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在杨意红的实验基地,大大小小近50个实验大棚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培育出更好、市场更欢迎的辣椒,是他一生的追求。

    2008年,他将海南的基地交给儿子杨以龙,自己回到老家葛家镇建起实验大棚,目的就是为了引进新品种,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培育。

    做辣椒品种研究,对只有小学文化的杨意红而言并不容易。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待在大棚里。为了培育出“好品种”,他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钻研上,一有空就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跑去省城请教专家。

    杨意红介绍,几百株辣椒里面,符合育种条件的往往只有一两株,至少要经过两三年的选育才能完成一轮提纯复壮。提纯复壮每过几年就要进行一次,否则就会出现退化,比如辣椒的长度缩短,或者抗病力降低。

    无数个挥汗如雨的白天,无数个钻研总结的夜晚,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和试验,杨意红终于培育出他梦寐以求的优质品种——葛家“鸡肠子辣椒”。这种与普通辣椒果型有明显差异的线椒,果皮皱皱巴巴,外形很像鸡肠子,吃起来口感软嫩,辣味香浓,抗病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夏秋照样结果,能实现错峰上市,市场竞争力强。

    不少人称杨意红为“辣椒大王”,杨意红却说:“我不是什么‘大王’,在培育辣椒品种的路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失败的。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去尝试。”

    60多年来,杨意红倾注心血选育辣椒品种,先后培育出300余个辣椒新品种,经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就有12种,加上本省、外省审定的共有30余种。不仅如此,他还免费培训辣椒杂交制种技术人员逾千人次、丰产栽培能手5000余人,配套提供品种说明书及丰产栽培技术资料超过9万份、辣椒栽培技术手册超过5000本。

    2010年,杨意红组织成立了浏阳市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社员100多人,种植面积有300多亩,带动周边农民1000多人,年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带领30余户家庭脱贫致富。

    初心不改

    在田埂上尽情绽放

    少小怀梦学农艺,暮年仍勤田地间。虽已年过八旬,杨意红对实验棚里的辣椒仍然时时放心不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其间所有的实验数据和设施设备也都亲自记录、操作。据村民反映,为了更好地观测大棚光照、温度、湿度情况,监测计算辣椒生长与温度积累的关系,常常凌晨4点多就能在大棚里看到老人的身影,到了晚上九十点他仍在基地忙碌。

    干农活之余,他就窝在自己的办公室学习。在杨意红的办公室里,除了几台连接大棚物联网的电脑,几个大书架最为显眼。书架上的书,经过多次翻阅,很多都已泛黄、卷边;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更是记录了他的勤奋与好学。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类农业书籍,每一本都被翻得卷了边,上面做满了笔记。

    如今,他培育的多个辣椒新品种不仅在湖南广为推广,还被引入到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等省份。在河南南阳,以“鸡肠子辣椒”作为母本的“辣丰3号”辣椒深受当地农户欢迎,种植面积超过了1万亩。

    “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辈子好农民,种一辈子好辣椒。”杨意红告诉记者,现在他正针对“辣椒炒肉”等菜式的辣椒进行研究,希望为浏阳蒸菜、浏阳名菜的大力推广再出一份力。

    不仅辣椒,为了延续浏阳豆豉特有的风味,2020年年初,杨意红开始研究制作浏阳豆豉最地道的原材料——拖泥豆。他注意到原来的豆子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种的人越来越少,于是着手通过多类土壤的种植尝试,寻找豆子的最佳种植环境,提高亩产量,提升经济效益。他筹集了20万元资金,利用茶山改良后茶树之间的空地进行浏阳本地豆子的黑化和增产实验,但因雨水不足,第一批次实验以失败告终。杨意红没有放弃,继续进行实验和设施设备的改良,今年3月23日,新的一批豆子完成了播种,预计将会获得好的收成。

    “我现在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想多为国家作点贡献,为乡亲们再出把力。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杨意红说着,神态宛如60年前那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少年。

 

当前:A1版(2024年06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