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一个七彩童年
——甘肃肃南县“牧童之家”已在6个乡镇“安家”
◎ 李晨 梁鹏

 

    6月10日上午,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牧童之家”坐得满满当当,在志愿者李雪梅的带领下,孩子们或是安静地写作业或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这些孩子大多是附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牧区放牧或者外出务工,平日里由爷爷奶奶照顾,但作业辅导让老人们发愁。于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些孩子就会来到“牧童之家”,由志愿者组织开展作业辅导、趣味课堂、“非遗”小讲堂、亲子故事会、绘本讲解、经典阅读等活动,深受牧区孩子们的欢迎。

    据悉,“牧童之家”成立于2012年,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蕾爱心助学协会负责人李琳牵头建立,旨在解决基层乡镇社区文化设施不足、乡村学校图书室无法满足青少年阅读需求、流动留守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创建初始,“牧童之家”面临着资金短缺、设施不足以及人员、场地不固定等一系列问题,活动形式也是单一的读书会,如何让“牧童之家”更好发挥作用成了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面对挑战,肃南县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改变管理模式,为“牧童之家”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大河乡“牧童之家”发挥裕昌社区区位优势,动员机关干部、老师、医生等以家长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进来,将各自业务所长转换为活动内容,以主动性带动积极性,以积极性保证时效性。康乐镇“牧童之家”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康乐幼儿园,每隔一周的周三开展一次亲子阅读会,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同时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通过一周一交换的“书包图书馆”,把“沉睡”的书籍唤醒,让孩子在交换中喜欢上阅读。皇城镇“牧童之家”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吸引陪读家长共同参与“牧童之家”建设,将“牧童之家”的管理完全交到家长手中,让家长实现活动参与者向活动组织者的身份转变。

    “肃南牧区学校的大部分家长都是农牧民,在家基本上就是看看电视,聊天喝酒。现在孩子们每周都从‘牧童之家’带着书回家,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听孩子讲故事,这种‘小手拉大手’的阅读方式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自2013年开始,红湾小学教师李雪梅便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牧童之家”的活动中。

    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牧童之家”已在肃南县6个乡镇“安了家”,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管理人员,活动方式也从单一的读书会变成了亲子阅读、图书漂流、心理辅导、学习帮助、文体活动和感恩教育等多种方式,拥有图书上万册,不仅解决了流动留守儿童读书难的问题,更弥补了部分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拉近了儿童与社会、家庭的距离。

    “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解决社会教育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就是这个项目存在的意义。”李琳如是说。

当前:A2版(2024年06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