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听蝉鸣
◎ 王文莉

 

    盛夏,蝉鸣萦绕在枝叶间,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夏季都是蝉的世界。古往今来,诗人们写下了许多与蝉有关的动人诗篇。

    《礼记》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一过,蝉就开始鸣叫了。唐代诗人卢仝的《新蝉》诗云:“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寥寥几句,作者便将蝉鸣描写得栩栩如生,蝉声如幽咽的流泉,响彻耳边,更像一曲婉转的琴声,在树枝间飘荡,即使长风也带不走蝉的歌声。

    蝉声让唐朝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他在《早蝉》里写道:“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作者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直抒胸臆,一听到蝉鸣,就泛起乡愁,越听愁意越浓。渭河边的蝉声,与家乡的蝉声何其相似,此时家乡衡门有谁在听这蝉声?听蝉的身影淹没在夕阳下的槐花林里,蝉声引起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乡思。

    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托物寓意,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虞世南本为隋朝旧臣,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他笔下的鸣蝉,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某种外在力量,就能居高致远,成了诗人因才干卓越,被朝廷重用的自我表白。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有《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这首诗时,骆宾王遭诬陷身陷囹圄,此诗借蝉抒怀,语多双关,表达了自己品性高洁却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心情。全诗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蝉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诗写道:“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全诗运思高妙、耐人寻味,语出愤激,直抒胸臆,感情强烈。诗歌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喟叹自己像蝉一样抱负高远,满腹经纶,却不受重用,困苦潦倒。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三位诗人的地位、际遇、气质不同,立意迥异,各臻其妙,被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炎炎夏日,翻看带有墨香味的诗书,我恍惚进入另一个清凉世界。古人云:“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美妙的蝉诗,让人神清气爽,所谓心静自然凉,文字的魅力,让我烦躁的内心开始变得澄澈。

 

当前:5版(2024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