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午后,一堂精彩的社区老年大学舞蹈课正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进行。学员们个个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在老师指导下练习着新的舞蹈动作。
“以前,大家想要唱歌跳舞总得去外面找活动场地。如今,大家在社区里就能搞活动、排练,心情可舒畅了!”居民张楠楠开心地说。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陕西路社区整合辖区资源,创新推行便民服务新模式,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日间照料、文体休闲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特色阵地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志愿服务为城市文明增色添彩,多彩活动让群众乐享美好生活……近年来,临渭区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建强体制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项目,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
建阵地 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
理论宣讲室、廉政教育馆、书画乐器培训室、健身活动室……走进临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多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功能服务区让人眼前一亮。如今,这个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场馆,既是当地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活动、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群众日常唱碗碗腔、练习书法绘画、健身休闲的场所。
“我们将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整合,分类设置五大功能部室,实现拓展阵地和服务群众双提升。”临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吴涛介绍,临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制定了服务项目清单,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临渭区不断整合优化全区资源,积极推进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体制机制建设。各级阵地按照“一室多能、综合使用”原则,共享便民服务大厅、图书室、村史馆、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资源,聚焦群众日常需求,组建法律服务、知识科普、健康义诊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全域覆盖、服务精准、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
截至目前,临渭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各级志愿服务队伍1803支,实现了阵地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全覆盖。
亮品牌 为民服务“零距离”
“我们小区最近有几盏路灯不亮了,希望社区能抓紧解决一下。”
“夏季到了,能不能策划一些夜间主题活动,让大伙儿既能纳凉又能参与其中。”
…………
“行,大家的问题我们都记录了,接下来就着手对接处理。”
5月10日,在陕西路社区区委家属院小区,一场社区“板凳会”如期召开。不设会议室,没有固定地点,社区志愿者自带小板凳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议事情、话家常。举行这样的流动“板凳会”,在陕西路社区已是常态。
陕西路社区地处渭南市中心城区,辖区老旧小区多,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社区管理一度面临不少困难。社区志愿服务队在走访中发现,小区居民有茶余饭后坐在一起聊天的习惯,便发起自带小板凳进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时间长了,居民们就把志愿者亲切地称为“小板凳”。
“‘小板凳’志愿服务队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辖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小板凳’工作室。”陕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亚军说,成立13年来,“小板凳”志愿服务队队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91人,累计上门服务1.2万人次。
4月中旬,在临渭区东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刘敏聪老人和其他22位“寿星”一起迎来了75岁生日。当天,东风社区“浓情夕阳·润德东风”第一季度敬老生日会举行,辖区70岁以上生日在一季度的老人齐聚一堂,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集体生日。
在这场生日会上,刘敏聪不仅收到了生日蛋糕、鲜花和小礼物,还观看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准备的歌舞、合唱表演。现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还为老人们测量了血压、心率。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集体生日会了,每次参加感受都不一样。社区工作人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们举办生日会,我心里很感动。”刘敏聪说。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服务群众润物有声。“临渭小喇叭 传递好声音”“叫醒服务与爱相伴”“浓情夕阳·润德东风”“文艺轻骑兵”……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临渭区聚焦群众需求,将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融为一体,精心打造了多个有特色、接地气、受欢迎的文明实践品牌服务项目,用有声有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树新风 幸福生活气象新
“烟不超过15元,酒不超过80元,一桌12个菜320元,大家都要按这个标准执行,坚决反对铺张浪费。”5月20日,在临渭区故市镇东屯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召开每月一次的红白理事会工作会。
会议中,大家围绕在村里大食堂为村中老人举办生日宴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讨论。为确保村民能节俭省心地办好红白喜事,大家还围绕树立文明新风、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展开了讨论。
“为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统一了宴席和烟酒标准,建成了临渭区首家乡村大食堂,为群众宴请宾客及日常餐饮提供场所。”东屯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甜说。
东屯大食堂干净整洁的大堂内,消毒柜及碗筷餐具等一应俱全,墙上张贴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十分醒目。
“现在,村里的红白事几乎都在这里办。大家的经济负担轻了,邻里间的人情味更浓了。”谈到村里办红白事的变化,村民常德亮说。
如今,“按章程办事”已成为东屯村村民的共识。
东屯村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是临渭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屯村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制定出台了包含爱国爱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9条民约,按照“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于落实”的原则,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东屯大食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群众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成为当地移风易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