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城高扬文明风帆
——四川省泸州市纵深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 本报记者 施华琼

 

    6月6日,在中宣部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培训会上,四川省泸州市作为全国4个分享市州之一进行案例交流。这是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的又一次精彩呈现。

    近年来,泸州市持续深化价值引领,精心强化德育实践,用关爱与责任筑牢保护屏障,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孩子们的青春之路注入动力,赋能其健康成长。

    创新品牌  培根铸魂

    泸州,一座红色之城,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四渡赤水战役重要转战地。丰富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遗迹,为青少年培根铸魂提供了丰饶的土壤。

    5月23日下午,叙永县摩尼中学校20余名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绝密号谱》进行首演。该剧目讲述的是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司号长谢金橙用生命守护号谱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发着学生们的爱国和报国情怀。

    像这样将舞台搬上课堂的创新党史教育思政课,在泸州多地校园进行。为了引导师生“身临其境”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泸州市以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为重点,创新开展“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品牌建设,鼓励师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采风,深化对红色史实的感悟,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编排《营盘山上桔子红》等本土红色节目60余个,开展“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700余场次,受众20万余人次,构建起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德育教学体系。同时,编创的广播剧《赤水河上的密电码》、示范“沉浸式”思政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到各区(县)示范展演,将红色信仰深植于学生内心。62所“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示范学校,则依托毕业晚会、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校园文化展示等平台,组织展演、评比等活动,激发师生创作热情。

    除此之外,泸州市还整理编印《四渡赤水在古蔺》《走进白沙会议》《红色记忆》等特色丛书以及红色剧本,让本土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充足的精神养分,让青少年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倾情关爱  护航心海

    “要是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高考发挥失常了该怎么面对?……”6月1日至10日,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12355”热线24小时在线倾听、解答学子们的心理困惑。从轻松备考到考后心理疏导,一条条心灵热线,为彷徨在人生路口的莘莘学子注入“强心剂”。

    除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还系统提供团体辅导、沙龙讲座、心理夏令营、法律援助等五类服务。另外,着眼于家庭教育、性教育和性侵害预防、关爱留守儿童、个案督导、危机干预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泸州市还创新打造“同心慧成长工作室”“花朵计划”“童伴计划”“向日葵计划”“个案督导小组”“危机干预小组”“课题研究小组”七大品牌项目,在城市、乡村,中小幼学生、家长、教师等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精耕细作,累计为10万人次提供“地毯式”“精准化”教育服务。结合“5·25心理健康日”“国际家庭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时间节点和时事热点,开展特色常规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品牌力量化解成长痛点。泸州推出的《酒城博士夫妻说抑郁》栏目,通过专业人士妙趣科普,打造网络心理健康宣传阵地;“刘老师的心灵魔法课”“财商里的积极心理品质”夏令营等活动,吸引了上百名青少年沉浸体验,实现互动式、情景式治“未病”;“花朵计划”(第三期)项目中的45名讲师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将防性侵教育带到群体“末端”;举办酒城“心”未来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2023年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班,为180名心理骨干老师提升业务技能。

    如今,泸州实现了校内校外、市区(县)校三级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成覆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实现了全覆盖。一大批兼职心理教师、德育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童伴妈妈、少先队工作者等志愿者,共同携手为青少年筑牢“心防”。

    “纳爱”引领  守护未来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纳爱·家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法治情景剧首演仪式在江南职业中学校园内举行。纳溪区检察院的干警和孩子们同台演绎霸凌者、被霸凌者、老师、家长、检察官、公安民警、法官等角色,让同学们学到了防治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知识。如今,泸州“纳爱”普法队伍开展的寓教于乐的法治课,已成为孩子们青春成长中的“护身符”。

    泸州“纳爱”作为泸州检察机关探索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一张亮丽名片,用心、用情、用爱播撒法治的种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建立的全省首个集“捕、诉、监、防、教”于一体的青少年阳光成长“纳爱”基地,有效吸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学校企业、志愿团队等各界力量,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实践16万余人次,基地设置的VR体验机、“萌纳纳”电子互动课堂、亲职教育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等,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法治体验和保护;在依托泸州开放大学建设的泸州“纳爱”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中心里,广大未成年人可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体验三大主题十八大板块的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泸州市人民检察院与泸州市妇幼保健院联合打造的泸州市“纳爱”未成年人“一站式”关爱中心,可为被性侵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预、身体检查、康复治疗、讯(询)问等服务,切实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身心健康。在推进“纳爱”少年法治领航员示范点建设中,少年警校、“护国岩”等185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检察官大课堂等,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

    如今,泸州市内各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酒麒麟”等“纳爱”普法队伍,创办“纳爱·纽扣课堂”,将千余场次的性侵害预防、校园欺凌预防主题活动送到孩子们身边。司法、教育、心理、社会等领域的2970名志愿者,为未成年人预防帮教工作提供坚实队伍保障……泸州“纳爱”正以实际行动为青少年构筑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和多维度的保护屏障。

    阅读相伴  滋养童心

    儿童文学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心灵食粮”。如今,在叙永城郊中学等10所儿童文学创作基地和2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孩子们可以在“四点半写作课堂”的“文学写作”公益讲座中,描摹时代、书写成长。在县图书馆以及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的25个儿童文学阅读角里,孩子们可以静静地享受阅读的快乐。更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市《小河画画》等一大批童谣作品,在四川省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中出圈出彩……

    泸州正厚培儿童文学沃土,让其成为孩子们的心灵栖息地。

    一批“40后”到“90后”的儿童文学爱好者,纷纷成为创作主力军,围绕红色文化、纪实文学、先进典型等德育素材进行创编。中篇小说《你的名字》讲述了红军在叙永(永宁)城的故事,长篇小说《蒲公英的眼睛》以儿童视角续写英雄之歌,红色精品思政课剧目《营盘山上桔子红》讲述了红军在营盘山上遵纪爱民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品集《花儿朵朵开——驻村第一书记与孩子们》再现扶贫时期的感人场景,《左耳的声音》以彝族儿女的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寻梦之路……一批批精品力作,可圈可点;一个个生动故事,引人入胜,滋养着青少年的心灵。

    除此之外,泸州市还用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全域覆盖开展儿童文学创作,拥抱时代,传播潮流,并逐渐向短视频、舞台剧、有声读物等方面转化。如今,“叙永儿童文学现象”引发社会及业界关注。儿童文学进校园、“我眼中的脱贫攻坚”和“中国梦·我的梦”等系列主题活动,更是打通了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与少儿读者视听关系的“最后一公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泸州江城,两江交汇之地。在这里,文明的航船扬帆起航,承载着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未成年人的使命,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实践体验,引导未成年人乘风而上,逐梦未来。

 

当前:A1版(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