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捡漏” 要防被割“韭菜”

 

    “我二舅真的被主播骗惨了。”在北京工作的柳阳不久前接到从山西老家打来的电话,得知年近60岁的二舅在多个直播间购买“古董”成瘾,花光积蓄还不够,甚至开了多张信用卡,目前已欠债十几万元。据媒体近日调查,当前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自称“儿子”“女儿”,称呼直播间观众为“爸妈”,并以“避税”“避开监管”“人在海外,宝贝回国”等为由,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具有高回报率,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这些直播间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

    编辑点评:用假古董行骗,招数不算新鲜,以前多出现于街头、集市和农村。而今,一些“古董局”则走进直播间,“剧情演绎”足以以假乱真,更具欺骗性,传播范围更广,上当受骗者更多,危害也就更大,哪怕是一些高学历、有见识的退休老人也可能被忽悠。

    各地监管部门要行动起来,不能让此类骗局继续横行于网络。一方面,对涉及古董销售的特殊直播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明确提出规范性、合法性要求以及违规违法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要强化平台的把关责任,比如,强化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对被投诉的主播及时进行标记、预警或作出处理;进一步优化关键词捕捉和内容识别,减少信息不透明、套路多的直播内容的传播机会;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主播拉入黑名单,等等。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提升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收藏界的骗局本就多发,更何况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在不断“更新”。收藏爱好者需认识到,买藏品发大财不靠谱,一定要提高警惕、三思而行。在直播间冲动下单,不仅可能难以“捡漏”,反而可能落入圈套、被割“韭菜”。

当前:A1版(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