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红利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 白小玲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2023年1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扩大生态“含绿量”

    为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宜居品质,回民区通过规划建绿、拆违扩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方式,形成以道路、河流为骨架,公园、绿地为支撑的自然生态系统,先后实施了游园绿化工程,新110国道绿化工程,段家窑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山体修复项目,霍寨沟矿坑生态治理等大青山前坡(回民区段)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以及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和天然林保护等一大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城区“颜值”持续提升,居民出行“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形成了一边是“满城树木半城园”的生态美景,一边是“杏坞番红醉游人”的美丽乡村,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长期以来,回民区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着力加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回民区片区等红线的保护,重点做好北部森林、草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使自然生态资源切实得到有效保护。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回民区及时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条例,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燃煤锅炉深度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划定渣土运输车辆运输路线,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周围的围挡、物料覆盖等防控措施;强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管理,全面推进河道“清四乱”;紧盯危险废物排查,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巩固全域无污染地块保护成果。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回民区不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生态“含绿量”与发展“含金量”,绿色生态宜居城区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依托大青山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目前已筛选出油用牡丹、油用元宝枫、林下食用菌、林下鸡、散养鹿等林下种植养殖种类,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实现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

    抓住全市打造大青山生态旅游带和建设大青山生态公园的有利契机,通过培育“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元山子、毫赖沟两村大青山前坡山地、林地、水库等独特生态资源,建设休闲养生养老度假村,构建“旅游+康养”模式。以民俗文化为媒,依托乌素图古村落、“杏坞番红”复原古景等,构建“旅游+文化”模式,建成一批以采摘、观赏、游乐为主的农业采摘观光园,构建“旅游+农业”模式。充分发挥东鹏子村紧邻110国道、G6高速公路金川枢纽的交通优势,发展东鹏子仓储物流配套产业经济区,构建“旅游+工业”模式。通过这些,回民区打造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旅游产业,加速了全域旅游新旧动能的转换。

 

当前:B1版(2024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