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标尺,更是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是新时代地方立法的应有之义。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梧州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于7月1日正式施行,为建设富裕、宜居、开放、文明梧州提供法治保障。
文明建设立法势在必行
摆设一个摊位、宣讲一套知识、示范一种动作、派发一份传单……近日,在长洲区红岭街道三祺社区歌利亚小区举办的“为民办实事”集中宣传服务进社区活动,是梧州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街道干净整洁,交流文明礼貌,小区居民周阿姨心里畅快:“文明创建持久不断,成效显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这项工作纳入法治保障,我相信梧州人的未来生活更加和谐幸福,城市面貌会更加文明友善。”
从2011年开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梧州市不断创新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发挥部门联动和个人参与的优势,努力实现“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性工作,决不能一蹴而就。13年来,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梧州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改造了一批“背街小巷”,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文明城市创建力度还须不断加大,“牛皮癣”“空中飞线”“楼道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出现,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与创建标准仍有差距,一些部门单位和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识不够强、参与度不够高。由此,文明城市建设立法势在必行,成为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呼声。
不到一年完成立法
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是文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2021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工作。2023年7月,梧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批准市人大常委会重启文明立法工作,由此,梧州走上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地方立法快车道。在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创城办的团结协作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推进调研起草、征求意见、论证修改、审议报批等法定程序,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顺利完成整个立法过程。
在立法中,法规起草工作组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先后多次赶往7个县(市、区)、143个市直部门单位调研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建议,就文明城市创建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开展深入调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复讨论、修改,紧锣密鼓推动文明立法进程。2月4日,在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经过全体人大代表审议和表决,《梧州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获得全票通过。至此,一部源于文明、创建为民的地方性新法规在梧州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诞生了,这部法规充分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真正做到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
5月30日,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批准,《梧州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定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为梧州市加快文明城市建设的步伐提供法律依据和根本遵循。
对法规施行充满期待
“我市文明城市建设在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下,一定会更有成效。”市民梁女士对法规的施行充满期待。梧州市爱心牵手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钟丽妮对法规的出台也拍手叫好:“这部法规第二十条结合梧州基层治理实践作出规定,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常态化的网格巡查、劝导、教育、处理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公民遵守文明规范,这让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有保障。”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前段时间,蒙山县新圩镇新圩村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宣讲活动,苍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移风易俗我承诺”签名行动,万秀区、长洲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这些活动为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色添彩,让不少群众既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点赞,也对法规的施行信心满满。
法治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这部全国第二、广西第一的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从激励保障、文明宣传、社会信用、网络管理、交通管理、校园建设、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环境卫生、乡村建设、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等15个方面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有关政府及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突出建体系、及时治、规范处、常态管的协同合力,形成市域文明治理的管理闭环,将在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发挥引领作用。可以预见,《梧州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规定》的颁布施行,将有力推动梧州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使梧州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汇聚起千万梧州人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