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
——河南信阳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 豫文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城区为低山浅丘地形,周边七山环抱、两湖相映,18条内河穿城而过汇入浉河,坑塘密布,自然山水格局鲜明。
    自2021年入选全国海绵示范城市以来,信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了海绵型社区、公园、道路、水系、管网泵站、监测设施等6大类137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成海绵达标面积44平方公里。在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上,信阳市获评“城市典范案例”,百花园提升改造项目入选“50个项目典范案例”。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规划体系
    信阳市自觉肩负构筑中部崛起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委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列入市城建指挥部年度工作重点,建立规划委、城管委、城建指挥部“一部两委”联动协调管控机制,赋能市城管局牵头协调,组建全省首个城市水务中心,承接海绵设施运维管理,形成“牵头部门吹哨、责任单位报到”的工作局面,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高效推进。
    该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信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出台《信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刚性”约束。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印发《信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心城区天然水域(坑塘)保护规划》等7项规划文件,跟进编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2021-2025年)》《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机融合,与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网、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实现顶层设计系统化。
    扮靓山水格局  坚持蓄排并举
    信阳市把“生态优先、蓝绿融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发布了城市规划区23座自然山体保护名录,编制了109处天然水域保护方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开展了羊山森林植物园、北湖郊野公园等多片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恢复扩建了十里河、白高庙等调蓄水体9座,修复了东西绿廊调蓄廊道,天然水域面积不减少、滞蓄功能有增强。2024年5月,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信阳划定水域水系控制线、加强自然坑塘保护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做推介。
    信阳市牢记“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建设方略,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基本达到30年一遇标准。实施白高庙等调蓄湖建设工程,调蓄总量达253万立方米,探索出“以蓄减排”海绵建设模式;实施浉河三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优先解决外洪致涝问题,城区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实施了雨水管网提标、雨水泵站改造等排水管渠类项目,打通骨干排涝通道;结合城市片区有机更新,建成了一大批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湿塘等海绵设施,减缓了雨水“共排效应”,探索出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的城市内涝系统治理模式;升级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强化海绵设施监测,实现供排水设施监管手段信息化、成效可视化、管理精细化。
    坚持人民至上  彰显“海绵”初心
    信阳市以拓展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宜居宜业环境为目标,深度融合海绵城市理念,坚持“低投入、高成效”“微改造、精提升”“干一片、成一片”,打造出青龙河水系统健康循环示范区、新申河蓄排并举示范区、电西沟生态海绵空间示范区、浉河休闲带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西绿廊的植物秀、匹克园的时尚感、青年营地的烟火气,37处精品游园,丰富了城市内涵;平中大街百花锦簇、二十大街绿草荫荫,新五大道等31条海绵化改造,增添了城市靓色;长线胡同、中山草堂的海绵化改造,融入了民俗,留住了乡愁,看见了山水;行政中心等1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拆墙透绿改造,拆除了隔阂,增进了感情,彰显了海绵初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海绵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品质、厚植了生态底色,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信阳市将聚焦系统化、全领域,保持创建韧劲,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打造山水丘陵城市海绵建设典范,让来者心悦,让居者心仪!

当前:2版(2024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