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建美好家园
——广东惠东县以“周末清洁日”活动为载体助力文明创建
◎ 惠东文

 

    近年来,广东省惠东县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以联系服务基层群众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周末清洁日”活动载体,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作用,干部职工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打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环境卫生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筑牢“底子”。以结对共建为抓手,推动力量下沉,打牢“周末清洁日”活动的工作基础。一是建立单位与社区结对挂钩制度。按照资源统筹、均衡分布、优势互补的网格化管理,在结合各单位的办公地点、工作职责、人员规模等实际情况下,妥善安排各单位驻点挂钩社区,并划定网格区域,实现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县城社区全面结对共建。二是加强各单位和社区的协同联动。强化结对共建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每个社区安排一个单位牵头和若干个责任单位共同负责,每周到挂钩社区开展宣传发动、文明劝导、卫生保洁等工作,动员市民群众感悟文明、理解文明、践行文明,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激励引导机制,对参与“周末清洁日”结对共建表现突出的单位、社区、干部群众,在评先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调动社区基层的积极性。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拓展“圈子”。大力构建“政府搭台、志愿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拓展“周末清洁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政府统筹推动,实现“城乡联动”。结合乡村振兴、“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以点带面,由县城带动乡镇,乡镇辐射村(社区),层层递进,形成合力。通过“美丽庭院建设”“四小园建设”等有力举措,实现城市、乡村“美丽家园”建设同步推进。二是入户宣传推动,实现“干群同心”。通过志愿者、社区干部登门入户面对面交流,不定期向沿街商户、住户派发《致市民的一封信》《文明倡议书》等宣传资料,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社区居民自觉树立起“门前三包”的责任意识。三是社会宣传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充分利用本地主流媒体常态化开展“周末清洁日”活动及公益捡跑等宣传报道,不断强化群众文明意识,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多方共同发力,夯实“里子”。通过多措并举,创新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拓展“周末清洁日”的活动内涵。一是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协调运行机制,如针对社区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由社区和挂钩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召集物业和居民等几方代表会议共商对策。挂钩单位每周对辖区内主要道路、人口聚集地、居民通道等重点区域暴露的垃圾、乱堆杂物、小广告等乱象进行清除。二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捡跑”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捡跑”系列活动,在慢跑过程中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结合每年的爱国卫生月、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全县开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三是畅通反映民声民意的渠道。在开展“周末清洁日”期间,利用“随手拍文明我先行”小程序,以及入户宣传、拉家常等形式,收集了解群众的诉求,形成任务交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惠东县“周末清洁日”活动于2009年启动,该项活动开展15年来,参与人员从原来挂钩单位的党员干部扩大到志愿者和市民群众,实现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到“干群一起干”的转变,已发展成为机制健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城乡、参与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呈现出助力城市文明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民环保意识提升等“溢出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集中开展了120多次统一行动,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清除“牛皮癣”小广告一批,清理卫生死角近100处,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城市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等100多万份,与沿街商铺、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万余份。

当前:A3版(2024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