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筑梦谱华章
——写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
◎ 樊永涛 赵越

 

    从巴颜喀拉山发源的黄河,在群山中蜿蜒曲折,流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后,在开阔平缓的河道中交织出巨型的辫状水系,转过山谷,奔向远方。
    不远处,查朗寺草原上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巍峨矗立。碑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果洛草原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岁月无声,国旗丰碑为证。1954年,果洛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翻开了果洛各族儿女轰轰烈烈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篇章。
    从黄河源头“千湖之县”玛多县到“牛势”崛起的久治县,从玛可河畔“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班玛县到“果洛草原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达日县,从闪耀“志愿红”劲吹文明新风的玛沁县到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甘德县……果洛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省委“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人民日子日渐红火、口袋日趋殷实、生活日益改善,谱写了华丽蝶变的新篇章。
    厚植生态“底色”
    共赴绿水青山
    河湖湿地润泽大地,生态保护“短板”变“样板”……地处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素有“雪域净土、秘境果洛”的美誉,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直以来,果洛州坚决扛起“国之大者”的担当,紧盯高站位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步伐坚实、成果斐然。
    平均海拔4500米的玛多县,借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的东风,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0.13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三江源二期工程、退牧还草、退化草原人工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通过生态修复,玛多县生态“成绩单”格外亮眼:2018年青海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位列全省6个“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县之一;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与2015年比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黄河源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6.3%……
    玛多的生态之变是果洛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步伐坚实、成果斐然的生动缩影。2023年,果洛州落实各类生态工程投资17.64亿元,完成国土绿化23.2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77.15万亩、黑土滩(坡)治理11.5万亩、人工种草50.88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占全州湿地面积的30.87%。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14个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和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9.1%。
    产业兴旺“奏响”
    乡村振兴“新旋律”
    夏季的果洛草原,河流湖泊纵横流淌、自然资源丰裕富饶。近年来,果洛州牢记嘱托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袤草原上得以实现。
    有着“天赐久治 生态画卷”美誉的久治县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大县,草场和牦牛是牧民的生存之源,也是县域经济的支柱。
    “久治县先后投资2.939亿元实施了‘青甘川’三省活畜贸易陆港基地、奶制品加工厂、扎拉村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等大批产业类项目41项,与牦牛主导产业相关的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奶制品生产、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加工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草畜肉乳粪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久治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子久介绍道。
    截至目前,久治县组建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2家,修建牲畜产业化实体养殖基地24处,建设生态家庭牧场7处,736.49万亩草原、21万头牦牛藏羊和250吨生牛乳连续多年通过有机畜产品认证。
    久治的发展是果洛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美好细节。2023年,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全力推进,全州获得有机认证草场面积2281.11万亩、牲畜47.31万头(只),巩固提升9处牦牛、藏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打造7处饲草种植基地,培育家庭牧场76个、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
    同时,果洛州充分利用以工代赈、乡村建设、帮扶车间、村集体经济、衔接资金实施项目和借助上海援青、东西部协作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稳岗就业人数2.2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齐心共育“石榴籽”
    绽放团结幸福花
    果洛的建政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果洛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虽然红军长征途经班玛只有20多天,但也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走进班玛红军沟纪念馆,一件件文物或者仿制品,一封封电报,一本本回忆录,一张张照片以及一段段文字,将88年前的那段记忆清晰还原。

    璀璨星斗,点亮无垠苍穹;多元一体,孕育中华民族。果洛各族群众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守望相助。
    达日县是果洛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走进吉迈镇丹玛社区,老人们身着民族服饰三三两两坐在路边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在一旁嬉闹,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
    丹玛社区党委书记格智介绍,丹玛社区按照“三个不离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果洛州石榴籽家园等荣誉,成为达日县乃至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果洛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要求,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在青海省率先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始终聚焦主线、围绕主线、服务主线。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个、教育基地1个、模范集体12个、模范个人12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6个、教育基地6个、模范集体25个、模范个人44名。
    弘扬文明新风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在果洛州,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串珠成链;一幢幢牧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格外亮眼;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蜿蜒向远方……举目望去,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我们乡的环境卫生已经很干净了,但是自从有了‘爱心超市’后,环境卫生更干净的同时,还让大家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在甘德县江千乡,一名正在散步的群众说。
    江千乡党委书记谢热扎西介绍,通过爱心超市,江千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换取相应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种运作模式让每个人成为治理力量,激励大家从“让我干”向“比着干、争着干、主动干”的转变。
    位于玛沁县大武镇雪山路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当地打造的集宣传教育、志愿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文明实践服务平台,设有育苗加油站、“奶茶”纠纷调解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多个功能室,根据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多项实践活动。
    果洛州委、州政府持续在为民惠民利民上下功夫,全面推动基层社会各项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果洛州持续加大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2个县荣获2019-2021年度省级文明城市,8个乡镇、10个村荣获省级文明村镇,18家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46家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5所学校荣获省级文明校园,2户家庭荣获省级文明家庭,2名干部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昂首阔步新征程,凝心聚力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果洛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果洛新篇章。

当前:B1版(2024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