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礼:传承非遗 倡树文明新风
◎ 杨童

 

    近日,一阵阵嘹亮高亢的唢呐声从丹棱县张场镇黄金峡传出,四川省眉山市唢呐文化非遗传承人陈大礼带领“金唢呐”文艺志愿服务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唢呐演奏、三句半、快板等节目轮番上演,不仅展示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将耕地保护、敬老孝亲、绿色殡葬等文明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

    多年来,陈大礼立足非遗传承,组建金唢呐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吸纳文艺志愿者,不断坚定本地文化自信,引领文明新风尚。

    与古为新,传承创新非遗。1978年,陈大礼从木工改行吹奏唢呐,学成后根据唢呐老艺人哼唱的“郎”“当”“多”“里”等简单汉字组成的“郎当调”来整理记录音符,创新性地编制了《望娘调》《半边红》等十余首唢呐曲的简谱,为唢呐艺术的推广与传承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末,为突破“五色音”的局限,吹出更广的曲子,陈大礼运用木工技艺对传统唢呐进行改良,反复摸索推敲后制作出了低八度和重低音的唢呐。2006年,他改良的4尺2寸长的重低音唢呐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博会上一经吹奏,便收获中外宾客赞誉。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西洋乐器的冲击,陈大礼并没有就此放弃唢呐演奏技艺,而是主动学习铜管乐,并在演奏形式上不断翻新,把传统曲牌吹奏与现代的流行音乐演奏完美结合,让唢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活力。

    活态传承,义务教学培育新人。“像唢呐这种无形的艺术瑰宝,只有通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才能经久不衰。”作为唢呐文化市县两级非遗传承人,陈大礼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始终毫无保留地向前来求学的音乐爱好者传授唢呐技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唢呐“师爷”。

    在丹棱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导下,陈大礼积极承担起全县各乡镇中小学的唢呐兴趣班和民间唢呐队员的培训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馆、社工站、中小学校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里经常能看到他教授唢呐的身影,许多音乐爱好者在其影响下接触并爱上了这项传统艺术。

    文化惠民,凝心聚力屡创佳绩。2020年,陈大礼创办了仁美镇“金唢呐”非遗志愿服务项目,在重阳节、党的二十大、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等载体,围绕党的政策宣传、非遗展演、文明新风宣传等方面内容,常态组织开展“拥军优属”“唢呐四进”等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布校园、社区、乡村和景区,受益人数达万人之多。

    “金唢呐”不仅在地方舞台上发光发热,陈大礼更多次率队登上县、市、省、国家级、国际级的文艺舞台。2022年,在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中,陈大礼荣获“乡村文化能人”称号。2023年,“金唢呐”文艺志愿服务队的表演登上央视,成为丹棱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

当前:3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