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吹文明风 共筑幸福城
——甘肃徽县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张旭辉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在甘肃徽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创建宣传标语,社会文明程度、市民的文明素质,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市容市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城区绿带环绕、繁花盛开,构成一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的和谐画卷。

    今年以来,甘肃徽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和制约城乡面貌的短板弱项,以奉献诠释担当,坚持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片区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理念,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不断拉大城市框架、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城市从内到外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蝶变,一座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的“富庶、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徽县正悄然崛起。

    高位推动,上下“一盘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一把手”工程,健全落实“县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带头、分管领导主抓、部门联动协作、全民参与共建”机制,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召开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议。建立领导干部划片包干责任制,将城区划分成3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领导干部负责包抓,担任网格长,各责任单位紧扣各自创建任务,协作联动、精准施策,合力打好重点难点治理、基础设施补短、公共文明引导、居民宣传引导、城乡文明共建五大攻坚战。健全完善现场推进督办、网格化巡查、一线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各包联单位常态化深入包联路段小区进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环境治理等。同时,建立“日通报、周调度、月评比”工作机制,针对反馈的问题,各单位积极主动认领,不打折扣落实,及时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推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走深走实。

    共建共享,拧成“一股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聚焦重点,把握关键,破瓶颈、强基础、提档次、优服务,加快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北扩东拓、中心提档、双修提级”的城市发展思路,持续改善内外交通,畅通城市“血脉”。新建城南热源厂、城区供水工程、S219线、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雨污分流改造等基础设施,建成休闲广场2处、城市驿站3座、“口袋”公园3处、新增城区停车场9座,落地实施县医院迁建项目,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同时,补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两块”设施短板,实施了城区东西河道治理工程,全县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65%以上。随着S219至县城青泥路连接线实现全面贯通,全面完成城区健身步道、金徽大道白改黑工程,有序推进建新路、青泥路改造提升,城市“血脉”更加通畅,绿化景观更加亮丽,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常态创建,干群“一条心”。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对标“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思路,高效整合资源,新建成徽县理论宣讲、纪法教育、红色文化、科学普及、城市驿站、文化活动、幸福家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精心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扎实开展文明单位“亮牌子、树形象、展风采”和“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示范和各类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新增创建52个县级文明村、4个县级文明单位、18所县级文明校园,全县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1.14%。每周五持续开展“全民志愿服务日”活动,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文明城”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围绕“讲、评、创、说、送、帮、易”,结合各类主题日,打造“乡贤讲堂”“道德讲堂”“幸福食堂”“乡镇党校夜学班”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4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9万人次。

当前:3版(2024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