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
◎ 高翔

 

    新时代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以系统观念谋划并推进工作落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建课程、扩基地、搭平台、变评价”等关键要素。

    建课程。学校应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发课程,解决科技创新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内容方面,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课程,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

    扩基地。《意见》提出“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等目标。学校可以扩大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尝试与附近的科技产业园、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团体共同建设。扩大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不仅是场所的扩大,而且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扩大:是对科技创新教育形式和功能的扩大,学校能够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主题科研研学活动;是对科技创新教育师资范围的扩大,学校可以让科学家、工程师、专业精英等人群共同指导学生;是对科技创新教育价值的扩大,学校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实验室、工厂,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科学家一起研究、探寻。

    搭平台。从科技创新教育的角度上看,平台不仅是一个展示的窗口,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载体。学校应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造集科学应用、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发挥平台的宣传效应,使之成为实现综合性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学校可以每年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科技类竞赛,包括创客大赛、创新挑战赛、素养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展示平台;巧妙地让科技竞赛与校园科技节交融,优化赛事并增加“亲子挑战项目”,提高家庭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动性;紧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增加天文科学、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项目的占比,吸引更多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

    变评价。评价是促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能够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权重等发生改变,将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成效。科技创新教育评价的重心应该在于如何促进和发展学生的科技素养,需要全面考虑多种评价因素和方式方法。比如,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创意和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通过创造力测验、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等评估工具和方法,以量化的方式评估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未来的世界会以科技发展为基础,我们必须建立起可以常态长效实施的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从而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夯实基础。

 

当前:4版(2024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