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
——四川省邛崃市创新探索和美乡村新模式
◎ 本报记者 卢瑶

 

    一场场活动深入群众,培育乡风文明;一条条村道平坦通畅,环绕在山水之间;一间间农家小院被花草掩映,生活处处生机盎然;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镶嵌在美丽的乡村画卷中……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今年以来,四川省邛崃市创新举措,以提质文明实践、发展文旅融合、加强“五星”共创为抓手,不断探索和美乡村新模式,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担当实干、砥砺前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邛崃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文明实践  全面提档升级

    “小朋友们,让我们沉静两分钟,听悦耳的流水声,听小鸟的鸣叫声,听牛的低吟声,然后将这些声音带进我们的读书声。”暑假期间,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耕读生活·果筐学堂”文明实践项目再次来到熊营村的孩子们身边。

    自2018年起,来自多所高校和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志愿者,定期在熊营村开展教学志愿服务活动,覆盖农村儿童7800余人次。项目从创办初期就开始收集各类图书,通过收集和捐赠,募集各类图书6000余册,并联动农家书屋创办了“果筐学堂”乡村图书室,接纳熊营村儿童阅读上千人次,成功举办城乡孩子互动的“耕读夏令营”,让包括周边村社在内的近400名农村儿童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建强,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强化,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今年4月以来,邛崃市与天府新区、成都文理学院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牵手”结对培育计划,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入基层,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如今,在邛崃农村,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扎染技艺分为两步,一个是‘扎’,另一个是‘染’,布料扎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染出来呈现的画面,所以第一步非常重要。”6月20日,在邛崃市当代孝道文化博物馆,“布”期而遇·脸谱邂逅靛蓝之美非遗活动成功落地,吸引了30多组家庭报名参加。“扎染花纹是怎么形成的?”“扎染布料的材质是什么?”村民们不时提问,来自成都天府新区翰艺社会服务中心的老师娓娓道来,并指导村民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

    近年来,邛崃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需求出发,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月初,邛崃市都会将当月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清单通过网络平台、社区微信群等进行发布,让群众能够提前了解,自由选择,便于参与。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

    “红绿”融合  做活文化生态文章

    “1935年11月6日-1936年2月25日红军驻邛期间,就在我们高兴村领导组建了石塔区苏维埃政府,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当地群众积极响应,争先投身红色组织的宣传、建政、土改、支前、扩大红军等各项活动……”6月28日,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讲解员胡运琼为前来邛崃市天台山镇高兴村研学的游客团队仔细讲解。

    一直生活在高兴村的胡运琼,见证并助力了高兴村的文旅产业发展。“我们村有好几个红色景点:胜利桥、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等,每家每户住房的墙上都有红色主题墙绘,我们村还被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呢!”胡运琼骄傲地向记者介绍,高兴村不光重视发展红色文化,还依靠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发布了“低海拔登山运动”线路。7月7日,1000余名徒步爱好者沿着这条线路开展徒步活动,沿途风光旖旎,绿树成荫,蜿蜒的溪水与青翠的山峰遥相呼应,徒步爱好者们在山林间的鸟鸣声、溪水的潺潺声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除了依托红色文化、绿色资源等发展旅游项目,实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邛崃市还积极构建景区与乡村“景村一体”、景区与农民“股权获利”、景区与群众“组团共进”的发展模式,形成景区与周边群众共生共融、共建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

    3月23日,第三届天府农趣乐园生态旅游季在邛崃市平乐古镇开幕,游客在盛放的油菜花中乘坐小火车穿过千亩花田,欣赏田园好春光,在田间品尝花田火锅,体验最慵懒的春日午后,旁边川西竹海景区里,十万亩竹海与千亩油菜花田交相辉映。记者了解到,天府农趣乐园是邛崃市创新诠释和书写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乐园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提高人们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认识和兴趣。

    如今,邛崃市已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都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以创建为抓手,景区软硬件环境面貌一新;作为2024年成都世园会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惊艳亮相;萤火虫主题微型博物馆、天府黑茶公园等31个项目稳步推进;高兴红色美丽村庄、白沫江平乐—临济段水生态综合治理等36个片区项目全面完成……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提升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五星”共创  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我们终于把五颗星都‘点亮’了!五星级的荣誉证明了我们村的发展相当全面,也意味着我们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今年5月,邛崃市桑园镇向阳村党总支被评定为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村民龚加琼倍感自豪。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向阳村改变过去粗放、低附加值的产品模式,实施做优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品牌的“三品”行动,建设电商中心和水果分拣中心,成立“一日三餐”公司和初心向阳农业技术服务队,盘活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2023年,向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龚加琼也常常在村里“打零工”,她告诉记者:“在村里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到家里,我高兴得很!”

    2023年以来,邛崃市按照“季度单项评星、年底综合评定、村社分类实施”的原则,围绕农村、城市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方面不同重点任务,在村(涉农社区)选树“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乡风文明星、治理有效星”,推动“五星”村(社区)党组织创建与重大部署重大项目相结合,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相结合,精准施策提升创建质效。

    和向阳村同时获评“五星”村(社区)党组织的还有临邛街道西江村。西江村地处城区西郊,近年来,西江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组织、产业、生态、文化、人才五个振兴,充分盘活辖区资源资产,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激活党建引领新动能,西江村建设了“叶湾林盘党群服务站”,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推行党员联户微信群,常态化开展“党建+”系列志愿服务。该村引入花木盆景协会流转土地60余亩,打造邛崃首个盆景示范展示基地,规划布局2条精品文旅路线串联4个风韵特色林盘,累计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加1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微网实格”数字化,新增太阳能路灯111盏、公共厕所2个,累计开展“最美庭院”创建等活动10余次,播撒花籽18亩、移种绿植530棵,种植黄花风铃木、柑橘、猕猴桃1500亩,打造文化特色、花果景观、美丽农村展示基地。

    村村优美、家家致富、处处和谐、人人幸福。近年来,邛崃市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以淳朴民风铸就乡村繁荣,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绘就了新时代和美乡村邛崃图景。

当前:A1版(2024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