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有声,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北京市石景山区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创建为民惠民
◎ 董静 王兴超 曹明睿

 

    天地之大,民生为先。一座幸福之城,须有明亮温暖的民生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将‘内部’经营的职工餐厅转为‘开放’服务的便民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说起家门口的便民食堂,鲁谷街道新华社社区居民张先生满是欣慰。

    “小区新建了一批自带智能安全防控的充电桩、充电柜,不仅缓解了辖区居民充电紧张的问题,还为居民上了一把‘安全锁’,切实解决了居民充电的后顾之忧。”广宁街道社区居民王女士开心地说道。

    一件件为民实事,落地有声,一张张幸福笑脸笑靥如花,共同构成北京市石景山区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石景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建为民惠民与文明城区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在文明创建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把为民造福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目标,以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实际成效,书写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居家养老

   让养老服务温情升级

    为了能让与八角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签约居家护理服务的74岁梅老先生安心养老,驿站负责人在详细了解老人的情况后,制定了一份养老服务计划,为老人提供“管家式”的养老服务,同时跟进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的居家生活更安全。

    梅老先生只是养老驿站内众多享受“有保证的服务”老人中的一个。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到“有保证的服务”,八角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刚性需求,上线了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服务,并提供上门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居家特色服务,以及辅具租赁、健康管理等个性化服务。

    八角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石景山区解决城市居家养老痛点、难点问题的一个创新实践。近年来,石景山区针对辖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太均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的实际,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辖区内各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养结合联席会制度,建立覆盖全街道的医疗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高效联动、深度合作,拓展养老服务功能,聚力打造社区养老“幸福圈”。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种新模式带来的利好,石景山区邀约成员单位及街道外的医疗机构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在各社区开展健康大讲堂、家庭医生入户巡视诊疗、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义诊、健康科普活动。同时,引入社会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多样化养老助餐点建设,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积极培育“邻里守望,关爱夕阳” “关爱老年健康,暖心巡访诊疗”等医养结合特色项目,推动志愿服务全面融入养老服务体系,用暖心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养老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环节。石景山区推进医养结合,在“软服务”和“硬措施”上同时发力,实现医疗养老资源共享、服务“零距离”,以实际行动让为老服务更有力度、有温度。

   多方统筹

    凝聚共治共管合力

    近日,永东南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辖区部分树木枝条形状杂乱,低垂的树枝有时会剐蹭到树下停放的车辆,有些树枝还会剐到居民的窗户,于是及时修剪树枝排除隐患,受到居民的广泛点赞。

    这仅仅是永东南社区主动作为、办好居民关切小事的一个缩影。除主动发现、主动治理外,社区还通过网格联动,与楼门长、老街坊紧密联系,及时倾听居民意见,及时处理,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提升居民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治理既要关注居民“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也要解决“天天有感”的微末小事。石景山区认真倾听居民微诉求,聚焦居民关切小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主动治理、向前一步的社区服务理念。

    为凝聚共治共管合力,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紧紧围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要求,搭建平台,多方联动,以培植“老街坊”骨干成为社区“金管家”为抓手,通民心、解难题,深入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精心打造 “金管家”项目等特色工作模式,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更显“润物细无声”。“金管家”社区名片项目已开展两年,对管家成员的培训是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先后组建“家园卫士”清扫队志愿小队、“老街坊”粉刷队志愿小队、“讲文明”劝导志愿队、治安巡逻志愿队、便民服务志愿队,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巨大改变,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随意张贴各类小广告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为了彻底整治这一顽疾,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组织辖区内的房产中介、教育培训、开锁门店、综合商业体作为首批受邀成员,集中与古城街道签订拒绝张贴小广告承诺书,并与辖区社区达成合作共识,参与辖区小广告治理,利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形成“自治微联盟”,实现“共建 共治 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达到创建为民的实际效果。

    为进一步美化街区,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开展了“美化‘门前’促和谐 携手共建苹果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推动街区环境卫生的再提升。

    为凝聚共治共管合力,石景山区还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规则指引(试行)》,出台“两规则、一办法、一方案”,推动9个街道、154个社区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规范运行。各街道(社区)从“有事共商”入手,认真落实“三个清单”工作制度,引导成员单位、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全年共建立资源清单967项、需求清单756项,对接实施项目清单744项,协调解决了一批群众的身边事。

    城市更新

    擦亮文明底色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石景山区一直关注的“头等大事”。在推进文明城区创建中,石景山区通过细微的改变、大手笔的擘画,真正做到以民生“升级”助推群众幸福“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长期以来,石景山区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个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石景山区七星园北社区为了让居民了解改造的具体情况及工程进度,多次线上、线下召开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宣讲会,主要对改造内容、改造期间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宣传讲解,听取居民诉求。此外,社区还因地制宜,联合物业和施工方从实用、经济、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给予居民中肯的答复。为了让居民不光“耳听”也能“目明”,更生动形象地了解改造的具体内容和预期效果,社区联合施工单位在小区内设置了样板间,以“一比一”的方式,展示了改造内容、主要工程流程、改造样品等,通过实物展示,让居民对改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通过建立微信群、邀请居民参加座谈会等方式,与对改造过程中遭受困扰或存在异议的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就居民遇到的问题,由专业人士给予解答,或予以协调解决,做到最大限度倾听民意,强化协调沟通,把民生好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家门口”的改变,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小微型、渐进式的更新改造工程,也是完善公众参与、社区精细治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近年来,石景山区全力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市民多样化的游憩需求,植入普惠大众、儿童友好、适老化设计等多功能的公园服务设施。注重公园环境健康价值的同时,也对公园景观的美学价值进行提升,并且将人工与留野相结合,塑造公园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基底,营建自然生境花园,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便捷、实用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和亲近自然的优美环境。

    不仅如此,石景山区还将做好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院落改造、空间整治、业态导入,加快重点院落搬迁腾退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力争落位品牌商户,拓展文化演艺空间、现有院落空间以及“背街小巷”空间,结合重大活动,合力提升消费能级,让游客“既打卡又刷卡”。

    便民集市

    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暖心服务

    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以精准服务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暖心服务是石景山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共为。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常态化开展的便民集市,是居民群众高度关注、热切期盼的惠民暖心工程,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到了暖心服务。

    免费理发、健康义诊、政策咨询……近日,石景山区老山东里篮球场上热闹非凡,12家辖区共建单位来到社区篮球场上摆“地摊”,开展便民宣传服务,社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参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共创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

    本次公益服务一条街便民活动,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了便民服务区、公益体验区、政策宣传区、健康养生区等10余个服务摊点。活动内容涵盖义诊、义剪、金融安全宣传、社区养老服务宣传、就业服务宣传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让广大居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验到惠民公益的“人间烟火”。

    无独有偶,石景山区鲁谷街道聚兴园社区也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文创市集”活动,活动有跳蚤市场、便民服务、互动体验、特色小吃等25个特色摊位,成为辖区居民遛弯儿休闲的市集打卡胜地。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便民服务点,为市民提供专业理发、磨刀服务等。

    “文创市集”是鲁谷街道盘活多方资源,激活志愿力量,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常态化开办公益市集这一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区“熟人文化”融入社区治理,把实惠送到居民“家门口”,推动文明秩序水平不断提升,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石景山区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着力点,把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

    事无小大,期于利民。在石景山区大地上,一件件纾困解难的民生实事,办得扎实、办得有力,办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惠民举措,顺民意、暖民心,换来一声声群众赞誉,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写下了石景山区的生动注脚,绘就了清晰的民生图景。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石景山区将继续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让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当前:B4版(2024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