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青海大地上,河南蒙古族自治区诞生了。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它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70年来,在历届河南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河南县旧貌换新颜,从物资匮乏到物资丰富,从蒙古包到高楼大厦、小洋房,从骑马出山到马路四通八达,并且在青南地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4.3万河南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过上了小康生活,创造了发展奇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答卷。
今天的河南县,呈现出一幅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持续好转、民生大幅改善的美好景象。
党建引领发展 “红色引擎”聚力
在河南县赛尔龙乡兰龙村党史馆,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实物全方位展现了村史村情、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党员们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兰龙村党支部书记长爱说:“党史馆用历史书写了兰龙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发展历程,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基层阵地,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任务。”
兰龙村实行“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点燃“红色引擎”。“由于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加之山里无信号,我们给群众通知事情或者群众有事情找村委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为此我们发挥村里20余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一名党员负责4户至7户牧民家庭,将全村120余户村民纳入全面管理,及时为他们通知信息或者代办事情,解决了牧民群众的烦恼。”长爱说,“党员们都秉持着为群众服务的初心,这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凝聚力。”
70年来,河南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不断规范,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1957年建立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到现如今的124个党组织、3296名党员,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总量攀升 综合实力增强
河南县总面积6700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镇39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蒙古族人口比例达93%,先后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称号。
一项项荣誉见证着河南县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
河南县建县初期,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水电路网建设空白。70年来,河南县城乡旧貌换新颜,通车里程从86公里增加至1700多公里,村村通路、家家通电、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城镇化率达到45.8%。
70年来,河南县把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深入开展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的亲缘交融格局,河南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70年来,河南县加快推动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河曲马、欧拉羊、雪多牦牛三大畜种均被评为国家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研发生态有机产品330余种,完成144类商标注册,全面打响“源味河南县·牛羊天下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
70年来,河南县生产总值从500万元增长到20.46亿元,财政收入从60.1万元增长到6000万元,各类牲畜存栏从23.5万头(只)增长到60.4万头(只),牲畜出栏率从8.8%增长到45%,畜牧业生产总值从260万元增长到12.7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从11.4万增长到1.23亿元,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以一产为主、三产协同、二产为辅,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如今的河南,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守护碧水蓝天 写好绿色答卷
夏日的河南县大草原上,青草生长正盛,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牦牛和一只只可爱的羊儿在悠闲地吃草……
河南县位于黄河上游、洮河源头,全境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多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河南县从“全域无垃圾”到创建“全域无废”,走出一条全民保护生态、全民爱护生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如今,党员先锋队、马背巡护队、摩托车巡护队、洮河湿地管护队……河南县大大小小几十支队伍经常穿梭在茫茫草原,随处都能看见他们捡垃圾的身影,“禁塑”成为每个牧民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县优干宁镇阿木乎村居住着275户1257人,村子草场面积辽阔,周边还有大面积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地牧民群众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发组成了两支公益环保队,每个月定期在村子、村子周边及草场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阿木乎包村干部央青措说:“大家自发捡拾垃圾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群众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得当,阿木乎村经营的“云下牧野”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头牌”。2022年开始,村集体经济开始产生效益,牧民群众解锁“幸福密码”。
70年来,河南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扛牢上游责任、源头责任,全域推进“禁塑令”,白色污染得到根本性遏制,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72%,亩产草量达到405.14公斤。如今的河南县,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雪豹、黑鹳、玉龙蕨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频频现身,良好的草原生态成为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
乡风文明入心 村容村貌蝶变
走进河南县托叶玛乡曲海村,放眼望去,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倡导文明的宣传标语张贴醒目……近年来,曲海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实现华丽转身,其中离不开“积分超市”的功劳。
“自从‘积分超市’运营以来,群众积极赚取积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大家的文明素养也提升不少。”曲海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栋斌说,“我们村积极探索‘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模式,让这种模式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带动群众的有效手段,并以‘小积分’展现乡风文明‘新活力’。”
在曲海村“积分超市”,只见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多种日常用品,商品下面标有30分、40分、55分等对应的分值。这些分值并不是靠几次义务劳动就能得到,而是需要通过平时的文明行为累积后获得。
翻看积分兑换台账,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家的积分兑换情况。杨栋斌说:“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积分实施细则,从村民登记、牧户自评、监督小组现场评审、数据汇总及公示等环节,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自2023年9月建立‘积分超市’以来,村里已累计开展兑换活动2次,为66户家庭兑现了5000余分的各类物品。”
曲海村的变化只是河南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河南县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用文明乡风浸润河南,全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过70年辉煌历程的河南县,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团结朴实的河南各族儿女将继续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