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广元久雨初晴。家住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的李林又一次自驾前往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自今年5月1日天曌山旅游公路开通后,李林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全长12.5公里的旅游公路,不仅满目苍翠,还串起了沿线109特色小镇、三堆镇三线记忆小镇等,可以感受广元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
同一天,距离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不足20公里的大华1939民族工业遗址文创园内,人流如织,熙来攘往,工业遗址华丽转身,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旅游新地标、潮玩打卡地。
一年来,广元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7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超1.68亿元。其中,翠云廊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超670%,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89%。
增长的背后,折射出广元的实干和担当。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元打造文化传承新标杆,不断推动文旅融合进阶迭代,持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传统文化活起来
7月6日至8日,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在广元市青川县、昭化区举行。3天时间里,王子今、彭邦本、李勇先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蜀道研究权威专家,行走广元境内的古蜀道,并举行了《蜀道遗产丛书》等蜀道研究成果发布、蜀道文化交流座谈会,深入挖掘蜀道文化遗产价值,推动蜀道系统性研究,讲好中华蜀道故事。
在广元,类似这样的蜀道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并不鲜见。文艺名家蜀道行、媒体蜀道行、群众性蜀道徒步游轮番上演,“蜀道”已然成为广元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蜀道文化成为广元城市文化的鲜明标识。
7月22日,历时10年编纂而成的《广元历代方志集成》正式发布,这是全省首部由市(州)层面整理完成的旧志丛书,也是广元建市以来第一部最全的旧志丛书。
广元是一座充满传奇和荣光的文化名城。作为古蜀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元一直是精彩而生动的存在。7000年前的细石器遗址、2300年前的昭化古城、1500年前的千佛崖摩崖造像,都镌刻了深刻的历史记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广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体传承发展,为推动巴蜀文化传承贡献力量,让巴蜀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开展古迹寻踪,守护历史文脉。坚持把古蜀道保护利用摆在突出位置,广元及时出台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脉探源工程。中子铺细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长江以北、秦岭黄河以南无细石器文化的空白,广元持续不断推进其保护利用。整合近10亿元资金实施剑门蜀道遗址、昭化古城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余个。“公路铁路为文物保护让路”典型经验获得全国推广,古树名木保护“离任交接”制度进一步丰富完善。
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成立广元石窟研究所、蜀道文化研究会,高质量举办蜀道文化年会,常态化开展“蜀道大讲堂”专题讲座。设立重点课题,揭示蜀道文化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契机,高标准推进蜀道申遗各项工作。保护传承非遗项目280多个,白花石刻等天府旅游名品远销海外。
创新传承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知客”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和“蜀小兵”“茶小白”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大蜀道博物馆建设、广元市博物馆迁建等项目。大力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山高水长》等十多件作品分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600多场,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
文旅产业火起来
广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遗产丰富。目前,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1080处、博物馆纪念馆18家、非遗项目280余项。文旅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全市目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怎么寻找文化营城的新表达?
一组数字,也许隐藏着答案。广元通过举办节会,不断扩大“朋友圈”,积极推动文旅项目招引,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从去年8月至今年6月底,先后签约文旅项目93个,计划投资超300亿元。
以特色文化品牌赋能城市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广元文旅走进成都大运会暨广元特色产品推介会、“走蜀道 行大运”广元文旅专场推介会……广元市委、县(区)委主要领导纷纷变身文旅“推荐官”、城市“代言人”,现身活动现场。通过讲述广元文旅好故事、传播广元文旅好声音,树立了广元文旅好形象,成都、西安、杭州等重点客源地游客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