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打开爱老助老新方式

 

    阅读提示

    在线挂号、扫码点餐、网购车票……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已司空见惯的事情,却让一些老年人感到茫然。最近几个月以来,为了让出门在外的老年人能及时得到帮助,社交网络上,一份自发形成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悄然流行。这则“协议”没有约束条款,甚至缺少统一内容,也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监督执行,却得到众多网友的留言支持,纷纷表示“自愿签署”,并分享转发,呼吁大家出门在外,尽己所能伸出援手——“这一次我来帮助你的父母,下一次你帮到的或许就是我的父母”。

    —— 调查 ——

    “这份协议我自愿签署,期限是永久”

    “我自愿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时间:即日起;期限:永久。”截至今年7月,社交平台上,与“互助父母”相关的笔记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点赞数近500万。

    7月21日,西安雨后初晴,天气格外闷热,在雁塔区登高路一单位上班的赵卉,和同事外出吃午饭时,遇到一对老夫妻,两人表示从贵州来西安游玩,想去大雁塔北广场,要坐“游6路”公交车,但没找到站牌在哪儿。赵卉便和同事一起将两位老人带至站牌处,直到老人上了公交车才离开。“自从签了‘在外互帮父母协议’,类似的事,我已经不记得干了多少。只要有人有需要,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会帮忙。”赵卉说。

    家住西安市未央区贞观路的孙小蕾,在医院帮不会使用机器的陌生奶奶取片子、在地铁站引导愁容满面的大爷过闸机、在公交站牌处手把手教候车阿姨查车辆进站时间……以前也伸援手,但自从今年5月签了“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她做这些事更加积极主动,最近的一次是7月20日,她在地铁站帮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拎了行李,还给了对方一瓶水。

    近日,北京一名“95后”男孩在街头成为“共享儿子”,并发展了100名同龄人签署“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中老年群体。

    随着“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或“在外互助父母条约”)在网络上不断传播,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成为“互助大军”中的一员——“今天在公交车上帮一位老大爷设置了乘车码。”“出地铁口的时候发现有位阿姨不会用自动售货机,我帮她买了一瓶水。”“有个阿姨不会看导航,我帮她指了路。”“昨天在医院帮一位阿姨线上挂号,听到她说‘谢谢’,真的感觉心里有一阵暖流流过。”在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纷纷响应“协议”号召并积极行动起来,帮助陷入困境的老人跨越“高科技门槛”。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互助大军”中的一员时,越来越多的人则在网上反馈并感谢“互助大军”。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妈妈独自坐高铁去北京,担心她在路上遇到困难,于是上网求助,希望同行网友看到妈妈能帮忙照看。该帖一经发出,便收到来自各地的暖心回复,有人留言:放心,爹妈在外就是咱爹咱妈……在热心同行人的帮助下,其母亲顺利抵京。

    网友@浙江zj混血宝妈在《妈妈独自飞荷兰,感谢所有热心网友!》笔记中介绍,她的妈妈目不识丁,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一个人坐飞机从厦门转机飞荷兰,受到陌生网友的帮助,顺利到达荷兰,为此感谢热心网友。

    前不久,网友@楠发帖说,全家三个人只有妈妈的ID抢到了一张凤凰传奇的演唱会门票,她晒出了妈妈“爱珍”的门票信息,希望互联网姐妹能够多帮助妈妈,给她拍拍照片,让她嗨一嗨,丰富人生头一次看演出的经历。帖子发布后,“爱珍”周围的网友纷纷现身,演出当天帮忙拍照的、领路的、送零食的众多,“爱珍”这个名字也火了起来。

    社交平台也在助力这种善举。比如小红书推出“在外互助父母计划”公益活动,向网友和高校学生发放“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找我”的挂件,并开展了一系列进校园等活动,呼吁更多人加入这一公益行列。包括@浙江ZJ混血宝妈在荷兰也挂上了这一挂件。

    面对热心肠的互帮者,也有人质疑:“世界上那么多人,你能帮上所有人吗?”不少网友则表示:“这个路口有我,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 说法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了网络新解

    ■ 老年人说

    刘秀荣(78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院、银行等场合的很多业务都要通过自助机办理。我年纪大了,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虽然我有智能手机,但它的功能太多了,我学不太明白,出门买完东西付钱时,经常点半天,有时候还要找店员帮忙。

    虽然老年人在生活中会遇见不少困扰,但年轻人对老年人都很友好。在公共场合,面对年轻人的帮助,我很欣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爱老助老氛围的形成,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结果,更是社会有温度的体现。

    卢红军(80岁):前几年,我跟老伴儿经常出去玩,遇到过一些热心的年轻人,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很温暖。有一年,我报了旅行团到湖南旅行,但到了高铁站,发现身份证没有带。这时,一名年轻人站出来说,自己的车在高铁站的停车场,可以带我们回家取证件,我和老伴儿感激不已。一路上,我和老伴儿一直夸他人好,小伙子的一席话令我至今难忘。他说:“我父母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因此我也要帮助别人,这样能量才能守恒。”当每一位踌躇的老年人身旁,都有年轻人热情相帮的身影,或许不少问题就能轻松解决。

    ■ 专家说

    “互相帮助各自父母,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自觉和善意,是游子们对父母的关心和牵挂,也是对陌生人的信任和托付。”心理专家胡洁表示,不懂使用智能设备,看不懂指示标牌……老年人在外的局促与窘迫,远比我们想得更深更重。“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引起大量网友争相签署,是因为它触动的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亲情。为梦想远走他乡,在“助老打卡”的爱心接力中,年轻人释放着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善意,同时也弥补着自身陪伴缺位的遗憾,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安。

    石家庄市委党校讲师王文敏认为,近期网络上流行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正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的有益探索,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新时代流变,使得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不断蔓延,蔚然成风。这样的互联网创新,值得点赞,值得细心呵护。

    “通过自愿签约的方式帮助老人,别具一格。”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吴炜说。社会剧烈变迁之下,老年人受制于教育、阅历等因素,在现代社会生活诸多领域都面临着困难,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从这一点来说,网友发起“在外互帮父母协议”这一公益行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 思考 ——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需更多努力

    一份“野生协议”,让全网为之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反思——光靠年轻人的自觉帮助,真的能解决老年人遇到的“数字化难题”吗?这份“协议”随之引发另一个热议话题:如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我认为光靠年轻人的自觉帮助肯定是不够的,要让我们的父母等长辈出门在外少一些恐惧和迷茫,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网友毕女士说,在医院应该保留现场挂号的窗口和名额,在一些自助化设备相对普及的公共服务场所,应该配备更多的引导人员,给老年群体提供帮助。

    还有人认为,除了线下应该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线上也应该看到“触网”老年人的困惑。“现在网上办事的流程也挺复杂的,我奶奶每年在手机上给老年大学缴费都要求助家里的孙辈,还经常觉得麻烦我们不好意思。”市民小陈说,APP也应该进行适老化改造,让界面更简洁、程序更简单,“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我们应该关注到老年群体的这方面需求。”

    《广州日报》日前刊发评论指出:“在外互帮父母”还需官方前来“搭把手”。比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适老化改造,让无障碍通道、进出口扶梯成为地铁站标配。再如,精减各类APP、小程序。缓解每到一个景区就要关注一个公众号、去不同的城市更换不同的乘车码等应用操作难题。与此同时,也要在服务上做加法。比如,在地铁站、景区等处增加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岗位,并针对老年群体可能需要的服务展开系统培训,让“在外互帮父母”多点人手。

    受访专家认为,“互助父母约定”是一种代际互助的新形式,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为代际互助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支持,扩充代际互助场景。例如,浙江缙云推出的“跨代共居”养老模式,让年轻人居住在养老院中,每月房租1000元,如果每月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长,即可减免租金。这一模式既为年轻人减少了开支,也让老年人有更多陪伴。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方案。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适老化应用程序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评测的104款常用程序中,76%的应用程序符合适老化改造的基本要求。

    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第二十条提出推进适老化改造,要求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

    一系列改变正在发生,“野生协议”中蕴含的朴素期盼正在落地。不过,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从细微处着手,且事无巨细。

    (综合自《三秦都市报》《半岛晨报》《新华日报》等)

当前:A4版(2024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