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城中区福禄巷北社区 “小板凳”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 城中宣

 

    为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解决好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经验中,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福禄巷北社区党委打造“小板凳议事会”服务平台,按照“公开说事,民主议事,集中干事,事后评事”的工作流程切实解决群众诉求,搭建察民意、通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的干群“连心桥”。

    “小板凳”变“意见箱”,诉求收集。“每次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就能看到对面的墙体有倾斜,还有好多孩子在台子上面玩,看着就揪心……”居民张奶奶、李大妈向社区反映隐患问题,“您二位反映的问题我们记下了,明日在小板凳议事会上进行商议”,社区党委书记杨文静一边拿着本子认真记录,一边向群众作出答复。这是南川西路街道福禄巷北社区建立的线上+线下的诉求收集机制,线上通过小区业主群、邻里牵手群等实时收集群众诉求,线下通过意见箱、社区走访、网格员入户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社区逐一审核,建立居民诉求台账。

    “小板凳”变“锦囊盒”,集思广益。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居民诉求台账,依托福禄巷北社区新青村城乡党建一体化项目,第一时间邀请街道党工委书记、新青村党支部书记、辖区党建联盟单位负责人前往居民反映路段进行实地查看,组织辖区党员、(村)居民召开“小板凳”议事会,会上还邀请了居务监督小组成员参加,以为民办实事为原则共同讨论该路段墙体倾斜问题,提出居民认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梳理村(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

    “小板凳”变“执行舰”,落到实处。社区党委会后根据工作方案,协调党建联盟单位共同解决问题。青海有色第三地质勘察院党委书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跟随社区网格员进行现场勘查和测算,发现墙体内因生长树木导致开裂倾斜,存在安全隐患,经过评估招标等程序,快速高效完成了墙体修复,为孩子们上学路上撑起了坚固的“保护伞”,为居民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社区与党建联盟单位共建共治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小板凳”变“回响廊”,事后评议。“这个地方修好了,孩子们上下学也安全了,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居民张奶奶拉着南川西路街道福禄巷北社区网格员的手说道。“我觉得‘小板凳议事会’特别好,社区工作人员能走到我们身边,和我们唠家常,我们也能参与到社区工作中”。一名居民代表说道。项目完成后,社区面向群众开展公开评议,收集反馈意见,修改和完善“小板凳”议事会流程,总结经验,形成工作闭环。“我们小区的路灯问题也可以在会上商议解决吗……”在最近的一次会议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们围坐一起,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温暖热闹。

    近年来,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福禄巷北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小板凳议事会”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居民议事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把“芯中蕊力别样红”法官工作站、党建联盟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与居民“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结合实际,精准、快速、有效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聚集,用“小板凳议事会”架起了基层治理的“连心桥”。

 

当前:3版(2024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