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不减爱 新风拂面来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推动婚俗改革的创新实践
◎ 刘婷婷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优化平台服务,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协同联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婚俗改革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简约适度、现代文明的婚俗新风扑面而来。江西省“数字乡村链”入选工信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而南康区推出的聚焦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南康美e分”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数字乡村链”案例的重要部分;一家三代“零彩礼”的南康肖春家庭荣获全国移风易俗类“最美家庭”称号……南康区推动婚俗改革的成效可见一斑。

   ◇ 优化平台服务,从单指用力到聚指成拳

    婚俗改革,用简单粗暴的“一纸禁令”往往适得其反,搭台让群众“唱主角”才是正道,为此,南康区从登记、颁证、调解、体验等环节入手,搭建起系列婚嫁服务平台,形成倡导婚俗新风的聚合效应。

    增建户外颁证平台。打造家居小镇、布谷寨体育公园等多个户外颁证基地,利用“5·20”、七夕、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相亲交友活动。推出“特邀嘉宾”证婚服务,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人大代表等担任颁证嘉宾,增强仪式感,让婚嫁回归礼仪。

    合建婚姻调解平台。在婚姻登记处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整合政法、妇联等部门资源,聘用2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通过强化婚前、婚后的危机干预,累计化解婚姻纠纷近千起。

    联建婚俗文化体验平台。在家居小镇九井十八厅建设客家婚俗文化展示厅,引导群众通过沉浸式体验客家传统婚俗,了解婚嫁礼仪的文化内涵,自觉摒弃攀比、浪费的婚嫁陋习。开馆至今,参与体验的群众近百万人次。

    ◇ 强化数字赋能,让“小积分”成为“大能量”

    为提升乡村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南康区在全市率先自主研发了“南康美e分”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广运用、拓展衍生、创新创特,不断发挥积分牵引效能。

    推广运用汇合力。将红白喜事、邻里关系、孝老爱幼等移风易俗内容量化为107个正反向激励和惩罚积分项目,让“小积分”深度嵌入到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方面面。该平台自推广运用以来,已覆盖南康全区262个村并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注册认证约70.79万人,累计奖励积分4195万分。

    拓展衍生集动力。出台积分制推广运用的11个积分衍生应用配套激励措施,在个人信贷、入党入伍、村组后备干部遴选、婚俗改革典型选树等方面深度嵌入积分制,让移风易俗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创新创特增活力。创新上线“乡贤榜”,开展“乡贤+移风易俗建设”“乡贤+美丽乡村建设”等6项特色项目。目前,已推动963名乡贤回乡定居和创业,收集移风易俗“金点子”216条,不断激发乡贤推动移风易俗的活力。

   ◇ 深化协同联动,由“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遏制陋习、推动移风易俗需要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为此,南康区在机制联动、氛围营造、典型选树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制联动同心发力。出台婚俗改革领域“1+N”系列政策文件,将婚俗改革列为全区深化改革重点项目。精选人员在各村(居)全覆盖组建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操办标准纳入村规民约,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婚嫁费用平均减少3.3万元。

    氛围营造同频共振。组建由婚嫁新风先进典型、文明实践员为成员的婚俗改革宣讲队伍,广泛开展“为爱减负”、移风易俗基层宣讲。比如,引导以村为单位开好一个会议,通过“板凳会”“田间地头会”等方式开展讨论,广泛宣传倡导“婚事新办”。

    典型选树同向同行。出台“婚事新办”家庭礼遇机制,在旅游、交通、创业等方面为先进典型给予优待便利。开设《客家有囍 情满南康》宣传专栏,创新打造“惠民时光”好人宣讲会,发挥“婚事新办”“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争做简约文明婚嫁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当前:A3版(2024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