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升温 技能成才路正宽

 

    编者按

    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公众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在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升温,比如,高考涌现的高分考生选择职业院校、职校学生“明年才毕业,今年已签约”、普通本科毕业生“反向”读职校、职业本科专业越来越多……这些现象表明,人们的技能成才路正宽,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很大程度的展现。

王怀申 作

 

    现象1

    高分考生报考职校不失为明智选择

    ◎ 何勇

    今年7月,浙江富阳一名考生以高考602分的成绩报考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并被顺利录取,受到网络关注,相关话题“杭州女生高考602分去职业技术大学”也登上微博热搜。据悉,今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利“专升本”,成为杭州第一所职业技术大学。

    “杭州女生高考602分去职业技术大学”之所以引发网友关注、登上热搜,主要在于这名女生选择了一条与以往高考高分考生不同的道路——职业教育。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高考后填报志愿,普遍优先选择普通本科院校,报考职业院校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职业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故而不少人觉得,按照高考成绩和高考录取情况,浙江高考602分的考生,可以选择的院校和专业有很多,完全可以上一所不错的普通本科院校。

    但是,从个人生涯规划和就业角度说,对高考602分女生报考职业院校的选择,我们应当予以尊重和理解。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到底选择什么院校、什么专业,最终要以就业为导向。当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分考生选择具有强大硬软件实力的职教本科院校,其实大有前途,而非屈就。据央视新闻消息,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故高分考生报考职教本科,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其对高分考生具有吸引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高分考生报考职教本科院校上热搜,表明全社会还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科学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一方面,普及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引导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型专业跟职教本科院校一样,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行业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中学要补上生涯教育课,引导考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校情结”。

    总之,高分上职教本科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期待更多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科学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让高分上职教本科成为大众眼中的正常选择,不再上热搜。

 

    现象2

    明年毕业今年签约,职校生也成香饽饽

    ◎ 刘天放

    “真的没想到,我还未踏入大三,就能被一家心仪已久的大型国企‘预定’……”前不久,尚在郑州某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二的学生徐国伟,已成功获得山东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实习生的资格。据相关媒体报道,像徐国伟这样让人羡慕的际遇,在该高等专科学校十分常见。6月以来,该校大三毕业生陆续离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但学校依旧收到企业的专场招聘会申请——要在大二学生中“选才”。目前,4家企业已“预定”该校大二学生110余人。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约”甚至“明年才毕业,今年已签约”的新闻,媒体多有报道,那么,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为何成为“香饽饽”?

    其一,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连获政策“大礼包”。诸多利好政策让职校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的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产教融合经历了从国家制度到法律要求,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令人看到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给越来越多的职校生打开了求职通道。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奖学金、助学金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职业教育吸引了优质生源,让毕业生的质量从整体上得以提高。

    其二,得益于专业建设。比如上面提到的郑州那所高等专科学校,其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具有出色的实操能力,能熟练掌握电力企业一线所需的多项能力。那么,该校学生出色的实操能力是怎么练就的?多年来,该校深耕学校特色优势专业,创新形成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一体”双元育人模式,精准对接电力能源行业的就业市场,适销对路,毕业生自然受就业市场欢迎。

    其三,得益于学生就业工作做得到位。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学校才有未来。为让学生充分就业,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为学生提供招聘求职、就业咨询、就业帮扶等综合服务,还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访企拓岗工程,构建多级联动、全员服务就业的机制,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形成就业合力。

    “还没毕业就被预约”甚至“明年才毕业,今年已签约”表明,上职校也能有好前程。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必将越来越迫切,高级技能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会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象3

    毕业生“反向”读职校是“以退为进”

    ◎ 苑广阔

    如今,不少有着普通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以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反向”读职校,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就业新路径,在不同的赛道感受精彩的人生。据媒体报道,毕业于山东聊城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陈愉聪,就报读了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希望借助“回炉”,拥有“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双配置,从而提高职场竞争力,是陈愉聪报考大学生技师班的主要原因。

    大学本科毕业生面对未来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读研深造;二是参加工作。然而现在,在这两种选择之外,又有了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反向”读职校。

    在笔者看来,“反向”读职校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职业院校和普通大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实操性,而后者则更加侧重理论方面的学习。

    从就业角度看,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把两者融合为一的人才。而对于“回炉”读职校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通过短则一两年、长则两三年的职校学习,补上的恰恰是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薄弱的短板。

    当然,毕业生“反向”读职校,并非没有阻碍。他们首先要突破的,就是世俗观念。面对“反向”读职校的现象,很多人(尤其是毕业生的家长、亲戚)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学白读了”。这就需要选择“回炉”的毕业生勇于突破父辈等人的世俗观念。做出这种选择的毕业生,大多拥有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职业观念,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职业路径,而是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勇于突破的精神,正是当代年轻人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体现。相信随着这类大学生的“成才率”越来越高,外界对他们的看法会逐渐发生改变,从客观上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做出类似选择。

    当然,大学毕业生“回炉”读职校,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国内各类高校都应思考: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适应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

 

    现象4

    职业本科专业越来越多 有助于技能成才

    ◎ 杨朝清

    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随后,民政职业大学向社会发布《报考指南(2024)》,明确了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社会工作、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现代殡葬管理、婚姻服务与管理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由此,全国第一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和全国第一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在该校诞生。

    此前一两年,一些职业院校设置家政学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具有较强家政机构管理能力和家政综合服务能力、能够在家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社区中胜任家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有助于推动家政行业告别过往的低端印象,实现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符合社会期待。如今,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和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的诞生,同样有助于实现相关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职业本科新专业未来可期。

    以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为例,此专业的设置,显然是为了实现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有机衔接。这边厢,殡葬服务的市场需求巨大,需要更多“新鲜血液”;那边厢,囿于陈旧、落后的“观念枷锁”,愿意从事殡葬职业并进行相关学习、提升能力的年轻人并不多。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从事殡葬职业无非是做一些似乎人人都可以胜任的杂事,没有含金量,缺乏职业声誉与社会认同,造成不少人对殡葬职业不屑一顾。实际上,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殡葬行业的就业率较高。“观念一变天地宽”,不走寻常路,或许能给年轻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而且,在现代社会,殡葬职业具有疗愈死亡创伤的功能,殡葬服务的本质是通过纪念逝者的仪式性活动来影响活着的人,从而实现“向死而生”。殡葬不仅是一种职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要求从业者学习殡葬民俗文化、殡葬礼仪、殡葬管理。有了殡葬职业本科专业,不仅能让殡葬活动更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义,也能提升从业者的殡葬服务能力。

    而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聚焦传播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推进婚俗改革等,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多元文化视野,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研究能力,掌握婚姻登记管理、婚姻家庭辅导、高端婚礼项目策划、婚介婚恋产品设计研发等技能,能够从事婚姻家庭全周期服务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本科学历人才在未来也大有用武之地。

    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职业教育也需要更多“源头活水”。在过去,接受职业教育往往只能拿到专科学历,导致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不受欢迎。如今,在一些职业学校专升本之时,家政学、婚姻服务与管理、殡葬等职业本科专业越来越多,受到考生青睐,充分说明职业教育逐渐“香起来”“热起来”,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可“拼学历”。

    总之,职业本科专业越来越多,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现象5

    “工二代”愿选父辈职业彰显务实理性

    ◎ 李英锋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正值毕业求职季,很多“工二代”不再执着于办公室岗位,而是愿意选择父辈的职业、选择成为蓝领。天津某高校的毕业生赛飞说,他会考虑跟着做装修的父母干活,如果能结合互联网创建一支年轻团队,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今年27岁的小凯于2018年毕业,不善言辞的性格导致他在一些岗位“干得不痛快”,最终选择了学习父亲的老本行,在考取电工证后开始承接水电装修项目。

    像赛飞、小凯这样,不少年轻的“工二代”,甚至不乏相当比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二代”,不再完全顺应父母跳出“工门”或“农门”的期待,不再拘泥于光鲜、稳定的“面子岗位”,而是更尊重内心意愿,更关注就业“里子”,更愿意选择父辈们的蓝领岗位。与此相印证的是,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应届求职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应届生认为找工作“里子”比“面子”更重要。这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变化。

    很多人对蓝领岗位抱有一定偏见,其实近年来,不少蓝领岗位的收入逐渐走高,有的岗位日收入可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且岗位的自由度较高,发展前景也不错。一些年轻的“工二代”从小耳濡目染,对父辈职业有天然的亲近感,比较了解相关蓝领岗位的技术特点、收入水平、优势劣势、发展趋势、就业供需等信息。他们不再对央企、国企、公务员情有独钟,不再执着于找“坐办公室”的岗位,而是倾向于投身父辈的职业,愿意从事电工、装修工、泥瓦工、企业技术工人等蓝领工作,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彰显了务实理性的就业观。这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就业效率,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多元就业、多层次就业和平衡就业,有助于优化社会就业结构,也有助于缓解一些蓝领岗位的用工荒和后继乏人等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一些“工二代”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蓝领岗位,在就业端用实际行动力挺了职业教育,能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凝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的共识。

    相关蓝领行业或企业,要顺应“工二代”等新一代劳动者的就业选择,不断创优工作环境,提升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好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找到规范用工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平衡,提供更多人才认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增强蓝领劳动者的职业尊严感、获得感和社会认同感。人社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工会等应加强普法宣传和劳动监督,督促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摒弃违法侵权行为,并依法依事实支持劳动者的维权诉求,为劳动者当好维权后盾,解除“工二代”或其他高校毕业生选择蓝领岗位的后顾之忧。

 

当前:B2版(2024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