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劲吹南粤沃野 锦绣田园谱写发展新篇
——广东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 南方文

 

    在近18万平方公里的南粤大地上,分布着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它们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主体,也是广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23年11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要求,针对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奋力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

    如今,广东各地正着力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文化发展关键题和乡风文明核心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不断开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环境整治“小切口”

    打造乡村“高颜值”

    俯瞰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祖宅村,崭新的村舍错落有致,间杂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碉楼,街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

    祖宅村的华丽蝶变,是广东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的生动缩影。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目的就是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解决“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人居环境更“靓丽”,群众生活才更有“品位”,镇村发展才更有“底气”。

    云浮罗定市推动各镇全覆盖设置保洁员,以镇为单位建立本辖区保洁明细台账;中山三乡镇推动全部行政村(社区)居民区和10个行政村(社区)工业区完成“三线”整治工作,亮出美丽乡村“天际线”……

    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主阵地,只有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绿美广东才会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在东莞横沥镇六甲村,有一片涉及几十间危旧瓦房、破烂猪圈和闲置地的区域。在不改变原宗地权属范围的前提下,当地通过清污清杂、场地平整,在此围设多个景色别致的小花池、小菜池和小树池。在茂名电白区沙琅镇琅西村,有一条长约1.2公里的沉香碧道,是周边居民散步打卡的热门路线,一旁的沉香合作社,集沉香种苗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于一体,有效带动周边香农创业致富。

    门前种菜、屋后种果,家在绿中、人在景中……如今的广东,90%以上村庄达到了干净整洁村标准,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窗见绿、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生态美景正在南粤大地上竞相涌现。

    农房穿上“新衣裳”

    绘就乡村“新画卷”

    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各地结合乡村地理、生态、历史等,着力塑造农房特色风貌,用“绣花”功夫久久为功打造布局疏朗、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现代化新乡村。

    盘活既有资源、关注本土文化,契合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是广东走好走实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之路的“秘诀”。

    龙门农民画因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色彩表达,成为现代民间绘画门类中的独有画种。如今,这张源自田间地头的文化名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地农房的外墙上,一街一景、一村一画,令人眼前一亮。

    “经过房屋风貌品质提升,村子就像变了一个样,环境美人气旺。”望着如今的家乡风景,梅州平远县畲脑村村民吴特参忍不住感叹。梅州平远县还建设了长田镇长安村、八尺镇角坑村等一批示范点,连点聚线成面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传统文化、现代美学和先进科技,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广州黄埔区迳下村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现场,新型农房模块吊装施工作业,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新型农房融入了“集成家居”“全屋智能”和“光储直柔”等先进系统,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这不仅是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提升,也是对传统农居的深刻革新。

    去年以来,全省已完成农房微改造37万户、风貌品质提升11万户。行走在广东大地,一栋栋“品质农房”已经拔地而起,一曲岭南气息浓郁的乡居乐章正在奏响。

    文化空间“靓”起来

    乡村文化“活”起来

    在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保存完好的清代祠堂巨川唐公祠,在活化利用后变成集茶饮、阅读、展览、沙龙等服务于一体的香山悦书斋;在韶关南雄市珠玑古巷“岭南非遗集聚区”,一家石塘堆花米酒工作坊将“酒香”和“花香”融合,为游客提供别样观光打卡点……

    文化兴,则乡村兴。

    各地充分利用乡村文化遗迹、历史建筑、民间技艺、田园风光等文旅IP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丰盈群众“精神粮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

    “百年围楼 国潮兴生”非遗国际时装秀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韶关始兴县罗坝镇长围举行,围楼已打造成为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与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相呼应的新型文化空间。

    除“以旧焕新”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外,多地还积极建设村史馆、家风家训馆、农耕文化馆、非遗工坊、书吧等场所,向群众开展村情、村史、村志教育。

    湛江霞山区东纯村利用农民公寓建设村史馆,推动东纯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汕尾在乡村探索建设“善美书吧”,将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融入建筑装修风格和图书选购中;揭阳采取“新华悦读+24小时自助书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多功能建设方式,推动建成省内首家24小时新华悦读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在深化拓展乡村文化空间过程中,全省持续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空间内涵。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在河源龙川县麻布岗镇开赛。场内,队员们你争我夺、穿插跑位、突破传球;场外,各镇农特产品亮相美食摊位,群众在此收获别样的乡村风情体验。

    目前,广东各地乡村文化空间创优扩容正在持续推进中。通过加强乡村文化空间规划布局,有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去岭南书院听一场“音乐党课”、去文明实践中心感受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不少广东人闲暇之余的“新时尚”。

    唤醒田园“美丽资源”

    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在茂名化州市平定镇积田大岭村,化橘红花竞相绽放之时,正是村民开门迎客的最旺季。这个有着“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美誉的乡村,在举办赏花活动同时,还会开展产品展销、产业发展研讨会、制作工匠技能大赛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近年来,广东各地充分结合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提档升级,打造岭南特色村259个,持续擦亮“粤美乡村”文旅品牌,带动乡村文化资源“活起来”。

    惠州推出“两天一宿”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环“两山”示范区(南昆山—罗浮山)建设,精心策划15条惠州乡村疗休养线路,还积极推广乡村自驾游,将旅游公路、风景道、古驿道串珠成链,引导现有乡村旅游线路改造升级。

    不少乡村还因地制宜建设岭南民族特色文化走廊、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鹭月岛”汽车主题网红打卡点,组织举办亚洲大洋洲风筝板锦标赛、“深汕杯”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总决赛等多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村民致富增收,是开展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的题中之义。当前,广东各地正加力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深化文明旅游工作,持续激活乡村发展内驱力。

    在佛山,全市40家A级旅游景区均已实现WiFi、4G信号等全覆盖;阳江海陵区优化“智游四季海陵”线上导视系统,将虚拟导游图等功能“搬”到线上;潮州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联合执法,并制作宣传视频和发布倡议承诺书“喊话”旅业单位,做好旅游诚信管理。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正撬动唤醒更多田园“美丽资源”,促进当地发展“美丽经济”,以高质量旅游体验让广大游客寄情乡村、流连忘返,让乡村产业更旺、村民腰包更鼓。

   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文明之花常开常新

    “亲家,在不在家?我来了……”在云浮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上演的小品《送彩礼》中,演员们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述了一个不收彩礼、喜事新办的故事,让新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心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近年来,广东各地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从简办席,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将村规民约改编得更通俗易懂、大力推广“积分制”等经验做法……广东各地精准“用招”,不断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向心力,激发村民参与“百千万工程”、村民共建文明乡村的磅礴动能。

    走进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村村委会,迎面便能看到以“村规民约”为主题的墙绘,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动理事会成员用“乡音土话”讲解大操大办、攀比浪费之风等带来的危害,村中风气逐渐为之一新。

    惠州惠东县平海镇把写渔歌、念渔歌、唱渔歌融入村(社区)书记带头讲村规民约等活动中,巧用渔歌说事、论理、讲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婚事新办等加分,打牌赌博、乱挂晒衣物、乱停车等扣分……汕头澄海区莲华镇下长宁村探索建立“积分制”奖罚管理制度,并将其融入村规民约管理中,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积极性。

    深圳新创建11个市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十大行动”、组建百名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开展千场服务进基层活动,大力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梅州五华县以长者饭堂为切入口,大力发展居家和村(社区)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破旧俗、树新风、惠民生,放眼广东各地,村规民约正在加快实起来,激励机制正在加快建起来,移风易俗更加有章可循,文明新风培育更加有力。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

    当前,全省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走在前列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广东将继续瞄准“五大行动”目标,精准发力、共同助力、形成合力,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A1版(2024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