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下的“清尘天使”
——记“中国好人”杨家琼
◎ 本报记者 袁矛

 

    8月3日早上6时许,杨家琼清点好器材、药品、宣传资料等所需物品后,便忙着和“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的4名队友汇合,一起驱车70多公里前往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三湾村,开启了一整天的走访。10多年来,杨家琼每逢周末都会走访尘肺病患者。“多掌握一些患者的情况,我也多一份安心。”杨家琼手里拿着厚厚的走访记录本告诉记者。

    今年49岁的杨家琼,是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卫生院公卫科科长,也是“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队员,被城口县尘肺病患者们亲切地称为“清尘天使”。10多年来,她一直奔走在关爱尘肺病患者的路上,足迹遍及城口县204个村(社区),为3000多名尘肺病患者建立医护台账,让439名患者得到爱心救助。今年4月,杨家琼荣获第一季度“中国好人”称号。

    其实,作为一名每天会接触到很多患者的乡镇卫生院医护工作者,杨家琼并不是一开始就特别关注到尘肺病患者群体。让杨家琼对尘肺病产生特别关注是在2013年夏天,这一年,她所在的乡镇卫生院住进了一名年仅30多岁的尘肺病患者,这名年轻患者的去世让杨家琼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受触动的杨家琼连夜收集资料,在了解到当时城口县范围内有3000多名尘肺病患者后,杨家琼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我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给这些尘肺病患者带去关爱和帮助,也让更多人了解尘肺病,有意识地去预防尘肺病。”下定决心的杨家琼申请加入了“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一起积极推动着城口县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开始入户走访尘肺病患者的时候,杨家琼吃过不少闭门羹。“有些患者防备心比较强,以为我是骗子,我就想着以真心换真心,更用心地为他们做检查,为他们申请帮扶资金,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杨家琼笑着说。那段时间,她随身都备着身份证明和有关公益组织的宣传资料,一遍遍耐心地给患者们解释,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向杨家琼敞开了心扉。

    杨家琼的心里记挂着每一位患者,对于他们的困难,她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伸出援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12月见到的一名尘肺病患者。他来卫生院看病,短短4段台阶喘着粗气休息了4次,我就觉得必须要去详细了解他的情况。”杨家琼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这名患者的情形。她立刻行动,当天便带着资料到这名患者家中走访,在得知患者家中拮据,还有3个孩子正在读书,承担治疗费用的压力较大的情况后,杨家琼立刻帮对方做好了资料登记并向公益组织“大爱清尘”申请了救助资金。一周后,这名患者的救助申请通过,“大爱清尘”为患者提供了1万元的治疗费用补助,同时,为其3个子女提供了助学金。

    “这些帮助不是一次性的,每次走访后我都会根据患者当下的家庭情况实时申请相关治疗资金补助。助学金也会从小学一直资助到高中,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杨家琼说。自2018年后,每年她都会定期到这名患者家,为他检查身体状况,给他送药,及时向他提供帮助。

    杨家琼10余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关爱帮助尘肺病患者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不少人因此加入了“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在杨家琼和“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共筹集善款860余万元,让439名患者得以及时、正规治疗,518名困难学生生活、学习费用难题得到解决,83名呼吸困难患者得到了制氧机。

    前不久,杨家琼收到了一则报喜消息,一名被资助的尘肺病患者的孩子顺利考上大学,激动地向她表示感谢。“很替这名孩子感到高兴,当时我对她说,希望她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成为祖国的栋梁,小姑娘听后很认真地许下了诺言。”杨家琼说道。

    杨家琼用一点一滴的真情付出,与尘肺病人建立了亲人般的情谊,成了他们的“贴心人”。“帮助患者是一个放飞希望、收获快乐的过程。”杨家琼庄严承诺,她将一直在志愿者之路上走下去,尽自己所能,为尘肺病患者带去福音、带去希望。

当前:A1版(2024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