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乡村在各领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艺术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展现出其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不仅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深层的民族文化自信,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当代性发展,为现代乡村文明注入了创新性活力。但在看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容忽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艺术在创新乡村宣传教育形式、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发挥艺术在民族地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潜力与独特优势,切实为推动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全面振兴及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艺术在革新乡村宣传教育的方式上,其趣味性与形象化的特质显得尤为关键且富有成效。艺术如同一座桥梁,通过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为乡村的宣传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一方面,艺术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将深奥难懂的概念转化为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使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意义。另一方面,艺术借助绘画的斑斓色彩、音乐的悠扬乐章、舞蹈的优美姿态等多元的艺术形式,将乡村发展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的前沿知识以及文明乡风建设的丰富内涵等以更加直观生动、引人入胜的宣传教育方式展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让乡村群众享受艺术的熏陶,也接受了理念教育的滋养,实现了艺术与教育的结合。
艺术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展现出尤为显著且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农耕文明之中,凝聚着智慧。自古以来,农耕文化便是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表现主题,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乡村生产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艺术形式不仅忠实记录了田园风光、反映了农耕的形式与内容,还细腻展现了村民对土地的深情、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使乡村文化散发出独特魅力。依托于此,那些蕴含了重要价值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以形象活泼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艺术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勃勃生机。借助艺术的力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同时也为文明乡风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赋予了无限可能。
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的过程中,艺术展现出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以赓续农耕文明为根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提供了重要载体。民族地区乡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与独特性,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面临着特有的挑战。艺术形式凭借其强大的感染力和广泛的传播力,可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可以引导艺术家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剖析和科学提炼,创作出与乡村生活紧密交织的文艺作品,巧妙地将移风易俗的理念融入其中,使村民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新风尚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积极拥抱文明新风。艺术的传播力量,促使新风尚新理念在乡村中迅速而广泛地扩散,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这种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的口头宣传,更通过艺术作品的分享和交流,在村民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使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此外,艺术还具备激发村民创造力和参与热情的独特功能。在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村民不仅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与艺术家共同创作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这种参与感不仅让村民感受到价值和尊严,这也让他们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艺术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厚植乡村底色中,其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尤为新颖且举足轻重。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其严谨的技艺和理性的构思,将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风貌,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彰显了艺术在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近年来,艺术家们以专业的手法,如绘画、雕塑等,将乡村的自然美景、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要素精准地融入创作之中,为乡村环境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乡村公共空间的视觉焦点,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它们以积极向上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准确传达了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成为乡村文化地标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作品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还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其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艺术专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C2023KY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