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加强污染防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与此同时,由良好的生态环境供给的高质量生态产品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之举。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正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让我们放眼美丽中国,看看各地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路径拓展
生态产品带来实在而可观的收益
近日,四川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种植大户骆卫望着一片片开始成熟的赶黄草,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骆卫介绍,他种植的15亩赶黄草等到9月丰收后,将全部以“订单制”方式由四川古蔺肝苏药业有限公司收购。
作为古蔺本地的一家药企,四川古蔺肝苏药业有限公司以赶黄草为主要原料的单方中药制剂不在少数。“赶黄草是少数能单味入药的中药材,在保肝护肝方面十分有效。”公司副总经理介绍说,古蔺赶黄草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都能入药,还可以制作饮料、袋泡茶等多种产品。
在四川,赶黄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2003年,古蔺赶黄草被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为“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成为全国首个受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
目前,古蔺全县种植赶黄草面积约2万亩,覆盖19个乡镇35个村,年产量超1万吨。
古蔺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以古蔺赶黄草为原料的衍生产品有十余种,通过商超、电商、药店等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综合产值超15亿元。
古蔺县采取“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乡贤致富带头人+农户”合作发展,让多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不仅高山药草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河湖等自然生态资源的价值也进一步被看见。
成都市在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从市民生活、休闲需求出发,依托河湖自然景观的优势,打造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并激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摸清河湖相关的自然生态资源清单,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评估机制,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通过政府主导组建“国有公司+互联网企业+创意营销”品牌孵化中心,形成产品策划、研发、包装、营销的创新体系。
在这之外,成都还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出台水环境生态扣缴办法,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企业河长”“河长+点长”“一河一策”治水新模式,构建全民治水与长效保护的新格局。成都市已有天府新区兴隆湖、龙泉驿区东安湖、双流区白河3个河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并且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基本建成的目标已经制定。
近年来,四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不断丰富。而这样的改变,四川并不是个案,在中国,这样生机勃勃的进步正不断发生。
低碳转型
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
从阿坝州阿坝县求吉玛乡进入四川,黄河蜿蜒,穿过草原。这条“母亲河”在阿坝州两进两出,占四川黄河流域面积的90.9%,先后横穿若尔盖、阿坝、红原、松潘四县。大河日夜奔流,不仅将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若尔盖湿地”一揽入怀,造就黄河九曲第一湾的自然奇景,更赋予四川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时代之责。监测数据显示,黄河阿坝段水质常年为优、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这只是黄河故事的一个部分。
2022年,四川省印发《四川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这是全省出台的首个推动全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显然,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补给地,四川跋涉在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中。
生态改善,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眼下,红原、松潘草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黄河生态文化之旅等5条精品线路纳入国家主题旅游线路。
这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机会,他们也更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中。例如,以“瓦切鱼”闻名的红原县瓦切镇群众不再从河中捕捞高原鲤,若尔盖县成立了巡河治污的“黄河护河队”,还有“阿妈啦”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近年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浙江篇章。
浙江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治气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水气土等各环境要素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着力解决噪声、恶臭、扬尘、油烟等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生态环境公众监督机制,推进环境健康友好创新区建设。尤其是去年,体现市场化、产业化治污模式的“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模式将被推广至浙江沿海市县和长三角地区。
同时,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正多向发力,加快构建有效务实管用、激励约束并重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比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省域试点等。
像四川、浙江这样,越来越多的地区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使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
坚守底线
同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江苏省苏州市港湖新城小区“垃圾分类小屋”,居民张金芳带着分类好的垃圾投放,“纸箱子、瓶瓶罐罐都可以拿来卖钱,攒积分兑换日用品,环保又实惠。”苏州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4年多来,基本建成投、收、运、处全过程管理体系。“我们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让群众在践行新风尚中有更多获得感。”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杨青松说。
此前,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8月1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法院组织干警开展以“生态红线不容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在青珍乡青珍村,法院干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为切入点,以鲜活案例为载体,以案释法、以案明法,向广大牧民群众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全国生态日及其重要意义,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行了耐心的阐释,同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小习惯向群众传达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并在现场解答相关法律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地“护”与“治”并重,既让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真正成为“长牙带电”的严规铁律,也通过宣传教育努力追求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为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相关要求,8月9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以“法治守护燕山翠绿,协作铸就生态长城”为主题的京津冀燕山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联席会议暨环资审判研讨会在河北承德召开。
会上,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怀柔区人民法院、平谷区人民法院、延庆区人民法院,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市五区”法院共同签订《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有助于切实强化燕山区域京津冀各法院之间在价值目标、审判实务、裁判标准、审判资源和法治宣传等方面协同配合,推动燕山生态环境区域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燕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综合《四川日报》、封面新闻、甘德县人民法院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