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园区型街道特点,聚焦重点强统筹,多点发力谋创新,载文明驰骋,驭新风前行,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创建显实效
上地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联动协同服务为模式,“一盘棋”布好局、“一把尺”衡量、“一把手”亲自抓、“一股劲”干到底,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长效机制,保持文明创建常态化。街道时时处处以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己任,将创建标准与接诉即办、基层治理、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互融共促,创新形成全域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全民化、持续化,街道接诉即办工作今年3月获“双评第一”。
推动城市更新,助力城市文明上台阶。街道坚持分类整治、集中攻坚,以老旧社区改造、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周边提升改造为契机,全面改善小区居住环境,规划推动高品质园区建设,打造区域形象新名片,确保公共环境经得起“细评”“细看”“细挑”,以实际行动推进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创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让文明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培树模范榜样,引燃精神文明新引擎。街道主动搭建政府、居民、公益组织、企业交流沟通平台,推动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政企社”共建文明新引擎,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优秀环保公益组织”“最美志愿者”“绿色生活好市民”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选树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模范榜样,引导群众学习身边好人,传承榜样力量。
强化社企联动,文明实践焕新颜
立足园区型街道特点,上地街道坚持爱企、助企、联企、用企,注重汇聚企业发展动力,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企联动结成创新合伙人、共治合作联盟、文明实践团队。
立足区位优势,拓展文明实践新阵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多点覆盖基础上,街道发动园区企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力军。依托“上地国际人才会客厅”,建成“科创领军·上地汇客厅”,完善商务楼宇“两委两中心”等服务阵地,开展上地青年TALK、“春之暖”青年志愿行活动,举行“强国之路 创新之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实践活动,凝聚起精神文明强大合力。
依托社企联动,打造文化传播新方式。街道探索采用“社企共建·深度合作”联动志愿服务模式,汇集街道社区及园区企业优质力量资源,着力打造“聚爱暖客厅里的后厂直播间”,线上线下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区、进机关,获评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
拓展媒介矩阵,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街道重视媒体宣传,构建多媒体展示与推送的融媒体矩阵,“e动上地”公众号推出的“上地榜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愈发明显,《文明上地》系列短片多方位倡导文明出行、文明养犬、文明礼让等文明行动,助拍央视《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多视角展现园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融合科技文化,优化服务树品牌
街道充分利用区位特点、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等优势,注重科技与文化融合互促,打造文明特色品牌,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企业创新内涵日益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品牌。街道锚定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建设,汇集域内优秀青年组成“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以产业、科技、创新等为切入点,结合各自工作、生活和学习经历,生动阐释“新质生产力”“高品质海淀”“中关村精神”,展示上地企业的科创力量。
融汇公益资源,打造“爱在上地”服务品牌。街道在梳理、细化、对接驻区企业公益资源基础上,发动吸收更多企业成立资源共同体联盟,打造“爱在上地”服务品牌,创新培育“益牵手”服务项目,启用养老助残数智服务平台,“集体行动+日常服务”互补共促,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企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面向园区企业,推出“为企服务”文体品牌。街道从企业文化发展及员工自身需求出发,推出“聚爱暖客厅”“悦享上地”“雏鹰俱乐部”等服务品牌,组建“上地地区企业家运动俱乐部”,依托年度“活力大上地,魅力软件园”骑跑等文体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惠企举措,丰富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