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县:红色领航幸福路 石榴花开湟水源
◎ 樊永涛 吴新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书写新时代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新篇章。

    画好“同心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该县紧紧围绕“十二个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研究制定《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点》等文件,召开全县统战政法工作会议、创建工作推进会以及观摩交流活动,在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举办2024年全县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做到创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组织“丹城宣讲团”宣讲队围绕主责主业和本领特长,深入村(社区)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把理论政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语言,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唱响“主旋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湟源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十进”领域创建内涵,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主题知识竞赛、 “文物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阵地作用,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民族团结谱华章·同心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展演、“中华民族一家亲 腊八粥香飘满城”、东西部协作双宁灯会等主题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演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架起“连心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县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和“十项行动”。持续深化优秀人才来源挂职、选派专技干部赴南京六合区交流学习、党政干部考察学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签订《2024年东西部协作战略合作协议》,东西部协作平台不断扩大。聚焦“绿色有机产品输出地”建设,与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茶马互市交易港”提供技术服务。深入开展“青山行”生态研学、“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东西部协作研学等活动共计300余人次,学校间交流9次,进一步加深两地之间的教育交流。启动“双宁双灯文化交流”,参加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举办的“非遗·无界”品牌系列活动,专场推介湟源县文化旅游资源,为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系紧“同心结”,深度推进“铸牢+”融合发展。该县持续深化各行业领域“同心湟源”宣传、“旅游文化”联动、“五育融合”教育等十项品牌影响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县农业农村局以打造“茶马互市”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为抓手,架起交往交流交融的“云上”桥梁。县生态环境局以打造“生态环保”绿色品牌为抓手,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绿水青山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常态化推进,组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开展周五“创建日”活动,以干净整洁的环境形象展现湟源各族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化“一城抓总、多城联创、同频共振”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

    建设“幸福家”,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该县发挥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作用,从辖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入手,常态化开展一起“座谈感党恩”、一堂“石榴家园课”、一桌“团结大锅饭”、一回“邻里话家常”、一场“凝心求同会”、一份“关爱送温暖”、一次“为民办实事”等“七个一”活动,举办城关镇第二届丹噶尔香包旅游节暨特色美食文化活动,以“一锅饭 百家亲”等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聆听群众声音,把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践行到行动中,通过“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实现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全方位嵌入。

    走好“兴业路”,促进创建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该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牢牢把握“三个赋予”的重大要求,坚持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确保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创建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024年落实协作资金4200万元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7大类14项。投入4325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8个,改善2595户居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专项资金1055.5万元,实施日月乡上若药村畜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发展建设项目及低氟边销茶等4个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以乡村全面振兴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织密“平安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家园。该县把民族宗教工作与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宗教事务县、乡、村、点四级治理体系,深化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推荐3名民管会班子成员为宗教活动场所“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行“一核多元共治”化解矛盾纠纷治理模式,积极推行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和“党建+网格+警格”治理新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

 

当前:B1版(2024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