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驱动下的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 周蓓蓓

 

    在当前智能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极大地驱动着有技术整合优势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作用,思政教育格局和发展模式也将迎来重构创新的新局面。

    一、智能化技术为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带来新机遇

    (一)智能化技术可促进思政教育精准化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人机协同、深度学习、自主操作等特点的新技术,对于教育教学领域产生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智能技术的引入,能够进一步带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也能进一步为思政教育提供新机遇、新平台、新路径。例如,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算法技术的支持下,思政教育者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全维度地搜集学习者的学习资料和过程性信息,能够更精准地判断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趋势,也能结合学习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其设计定制化的学习任务和精准化的进度安排。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教育模式的应用,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新契机。

    (二)虚拟化技术可拓展思政教育形式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其中,能够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形式,能够在虚拟与现实的高度互动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依托虚拟实践平台,学习者能够更高质量地学习并接受思政理论,也能为思政理论的入脑入心提供重要支持。

    (三)数据化实践有利于全面掌握教育效果

    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依托智能化技术的驱动作用,结合数字化、智能化,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教育要素,以更加形象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能够极大地增强思政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权威设计、全程评估、实时反馈,有利于带动思政教育创新。

    二、智能化技术驱动下的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一)实现了全时空的思政教育

    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驱动教育知识的跨界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能够使教育主客体从传统的在场教育转向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能够通过打造云端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智慧化、实时化、全面化,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形式的跨界融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时空上的彻底解放,并可为学生提供情景化的学习场。基于智慧思政平台,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与障碍,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智能仪器,教师进行科学备课,能够有效节省备课时间,提升教学效率,而学生则可以结合智慧平台开展实时学习。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也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结合智能数据库智慧案例平台,学生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思政资源,能够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对个人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引导作用,并且还能极大地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升备课质量,能够进一步发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

    从空间角度来看,依托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可以为思政教育搭建场景化、立体化的教育场域,能够将以往平面的、僵化的思政知识,以立体的、多维的形式展现出来。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引入,也进一步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通过丰富的情境、趣味的形式,极大地增添了思政教育的活力、影响力。

    (二)打造了个性化的思政教育

    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极为有限,教育者难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精准教育。而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则更好地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结合智慧思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采集整合。教师也可以依托大数据工具,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特点、学习诉求,为其进行精准化的学习画像,并开启深度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并且,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教师也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成长与蜕变,能够从以往的教育者变为辅助者、引导者。

    (三)带动了共享化的思政资源

    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思政教育,还能更好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利于实现知识形态的泛在化,实现人机一体化。以往,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教师所依赖的资源获取渠道有限,而智能化技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云计算服务,依托5G网络平台,各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被共建共享。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也为师生高效的移动式教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关于智能化技术驱动下的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思考

    (一)要构建智慧思政教育协同机制

    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中,需要各方主体找准思政教育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点,要做好各主体的通力配合,打造智慧思政教育协同机制。要明确思政教育智能化转型的主客体,要保障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双向协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构建智能化“大思政”平台

    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要求各有关主体进行协同合作,实现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作、协同育人是“大思政”的核心内容。对此,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结合数据模型,结合云计算等多种智能技术,在它们的深度支持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联动各级育人主体,更好地使思政教育过程信息化、可视化、科学化、动态化,进一步打造家校社的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无缝衔接。

    (三)要做好思政教育效果考核与评估

    最后,在智能技术驱动下,也要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评价考核作用,全面准确的数据考核,能够更好地为思政教育提供精准反馈和有力支持。对此,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挖掘作用,结合数据信息,做好用户画像,结合教育过程,做好数据的跟踪与记录。这就能突破以往思政教育评价中教师主体的经验性评价弊端,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思政教育效果。

    总之,在智能技术驱动下,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势在必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程的影响力、说服力、感染力。

    (作者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2024年度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Z2024Y02)

当前:B2版(2024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