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烟火气,渗透在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里,是红泥火炉旁把酒言欢的欢畅,也是街巷市井不绝于耳的喧嚷……烟火气,是人间最绵长的滋味。
晨曦初破,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落,奶奶轻轻推开那扇已褪色的木门,吱嘎声中,老街缓缓苏醒。门外,早点铺子已热闹非凡,食客们的交谈声隐约可闻。油条、包子、胡辣汤、豆浆……各种香味在清晨的雾霭中氤氲着,撩拨着刚从梦中醒来的人们的味蕾。
这是故乡的一条老街,是我记忆中的温馨港湾。我与奶奶曾踏着干净的青石板路,穿过悠长的巷弄,抵达那熟悉的早点铺。店主根叔、根婶,四十来岁,一对中年夫妇,自我儿时起,他们就在这里忙碌。奶奶经常带我来这里吃早点,“老嫂子,今天吃点啥呀?”根婶热情地招呼着。“今天来碗两掺儿,再加俩包子。”两掺儿,就是胡辣汤掺点儿豆腐脑儿,咸辣适中、清香爽口。饭后,奶奶便送我去上学。我扯着奶奶的衣袖走在清晨的老街上,奶奶的蓝布衫和清晨的蓝天一个颜色,清澈通透。
离早点铺不远,是翠嫂的菜摊儿,翠嫂三十多岁,精瘦干练,算账贼快,人称“活算盘”。只见摊上各种绿莹莹的时鲜蔬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她家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童叟无欺。奶奶最喜欢来她家买菜,翠嫂手脚麻利,三下五除二便称好了菜,算好了账,再给你塞进去几根小青葱、一把小野菜、两个新结的杏子,让人满意而归。奶奶将我送去学校后,便来此处买菜,然后慢悠悠地回家,准备一家人的午饭。
而我最爱的,莫过于杨奶奶的煎饼铺。杨奶奶慈眉善目,手艺极好,虽历经艰辛,但乐观坚韧。听说她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大俩孩子,很不容易。如今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她却依然闲不住,支个摊子卖煎饼。她的摊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炉子和台面都很整洁,各种调料摆放得一丝不苟。每天放学后,我喜欢去买一个煎饼吃。“杨奶奶,要一个煎饼。”“好嘞,小宝稍等呵——我这就做……”杨奶奶一边笑盈盈地应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开火,开始摊煎饼。刚出锅的煎饼的美味我想无人可以抵挡,尤其是下雨天,煎饼的香味在潮湿的雨中总是显得格外香,让人久久难忘。还有杨奶奶的笑容,多年来也一直温暖着我。
老街上还有很多店铺,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小生意,从风味小吃到衣帽鞋袜、日常百货,应有尽有。人们在这条老街上,尽心尽力地经营着小店,努力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虽平凡,却以真诚、热情和淳朴,让这条老街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汪曾祺笔下的烟火气,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我看来,这条老街,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邻里间和睦相处,共同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生活氛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