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等排行榜,已成为用户获取当前热门信息的重要渠道。理论上,热搜、排行反映了当前用户最关注的话题,但近年一些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活跃。他们打着“舆论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等旗号,与不法网站和少数媒体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账号,频繁组织实施有偿发帖、有偿删帖、有偿公关、有偿操控舆论等网络行为,涉嫌从事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诈骗、非法经营、寻衅滋事、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电商平台购物时,一片“好评”声;商品推广时,全是用户“真实体验”的正向反馈;网络直播时,大量“粉丝”疯狂涌入直播间……这些“人气活跃”的景象,很容易吸引用户注意,获取用户信任。然而,这背后,往往是“网络水军”用“专业术语”烘托高涨氛围,掩盖真实声音。这些虚假数据泡沫大规模注入,导致真实的诉求与声音被淹没,虚假信息、劣质商品充斥平台,真正优质的信息和商品被掩盖,消费者难辨真伪、更易上当受骗,最终形成网络空间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网络水军”并不只是影响网络用户的购买决策和信息接收。当大量的定向特制虚假信息出现在网络空间,其破坏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蚀的是网络空间的信任基础,污染的是网络环境的诚信土壤。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水军”已经潜滋暗长成为一条分工明确的黑灰产业链,有的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发布违法有害信息“造热点”“蹭热点”,意图操控或扰乱网上舆论;有的利用炒作负面信息实施敲诈勒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有的非法提供有偿删帖和刷量控评炒作服务,破坏网络空间管理秩序。
“网络水军”的产业链条错综复杂,涉及虚假流量、广告植入、舆论操控等多个方面。如今,他们还掌握着一些网络“大V”账号。他们利用“大V”的影响力,参与转评赞或进行无痕广告植入,甚至通过发布不带商业内容等话题来引爆热度,实现话题冲榜。“不给钱就发稿上帖”“给钱就撤稿删帖”,是有偿删帖最主要表现形式。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等。
作为反映社会热点和舆论动态的窗口,其真实性和公正性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网络水军产业链和算法操纵,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问题。只有当平台、监管部门和网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热搜榜单的清朗,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