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助推乡村振兴
——山西娄烦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芦蕊 赵志峰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集聚绿色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避暑旅游目的地”“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以绿色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绿色是最浓的底色

    近年来,娄烦县大力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项目系列工程,坚持点、线、面相融合,荒山造林与低效林改造相结合、多树种混交和绿化彩化相贯通,突出打造了景观线、绿化带、示范点,重点实施了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河道绿化、环库绿化、环城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生物廊道等八大工程,累计投入14.83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64.134万亩,完成景观通道88公里、村庄绿化105个村、森林康养基地4处、自然教育基地1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处、绿色驿站8处。

    同时,娄烦县把国土绿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各造林合作社优先聘用脱贫群众,打造“娄烦园艺”务工品牌,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此外,为加强林草管护,娄烦县全面落实林长制度,制定“一个方案五个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全县设置林长653名,实现林长制全覆盖,推动森林督查1353个图斑全部“清零”,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成立了百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随时备战,建立县、乡、村、管护人员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置护林防火检查站25个,安排622名生态管护员全天候值守,各村也安排护林员开展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全力保障森林防灭火工作万无一失。

    生态是最亮的名片

    娄烦县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推动域内生态持续向好。

    锚定蓝天常驻。娄烦县坚持“工业源、移动源、工地源”三源齐控,组织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对全县20多家在产企业开展“全覆盖、体检式”帮扶指导。针对PM10指数上升等问题,邀请“一市一策”专家组进行分析研判,重点查处施工场地“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落实不到位、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超标等违法行为,持续增加县城洒水抑尘频率。

    突出绿水长清。娄烦县已建设完成43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收集管网运转、资源合理化利用等措施,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基本治理。持续加强饮用水源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常规监测,及时掌握涧河、岚河、汾河入库水质情况,确保入库水质稳定达标。组织有关部门围绕汾河水库库周开展执法检查,及时修复破损防护网、严打私下捕鱼和放牧行为,全面守牢汾河水源地入口关。持续加强水质改善,实施汾河水库库周水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新增湿地1000余亩。相继建设完成岚河、汾河、石峡沟湿地,三处湿地连成一处,达3000多亩,种植了200多万株不同色彩的水生植物,形成“凤栖娄烦、七彩湿地”的独特造型。

    着眼黄土复净。今年,娄烦县将新增的37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也全部纳入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辖区内产废单位危废处置率100%;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共有10家,全部与特种废物处置公司签订处置协议,将产生的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及时转运处置,处置率达100%。针对汾河流域娄烦段固废倾倒问题,通过卫星航拍交办和无人机自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处置,去年的1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为扎实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娄烦县今年建设完成建成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涧河生态西延工程、汾河生态景观治理(娄烦县干流段)工程,规模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配套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并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水稳定达标。

    产业是最好的引擎

    作为全省45个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县域之一,近年来,娄烦县以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力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加大保护,努力发展绿色产业。

    努力走好“名”“特”“优”农业发展之路,打造晋西北马铃薯种薯繁育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马铃薯)原料基地。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庭院经济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小西红柿、黑木耳、糯玉米、小杂粮等,积极引进火麻加工项目、盘活曹家掌村蛋鸡养殖项目、启动东六度猪场建设项目等。

    积极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新实施了云顶光伏电站、杜交曲风电场等项目。同时,以“旅游+”产业为动力,依托独特的山水林气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国文化、西游文化和农耕民俗等特色资源,积极谋划建设精品旅游项目,开发了消夏避暑、森林露营、乡村体验、亲子休闲、红色研学等产品,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以绿色产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当前:B1版(2024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