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于口岸城市特点,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出了一条组织保障有力、各级协调联动、体制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多元的城乡服务供给新路径。
强化组织保障力度
稳固建设根基
经过百年口岸的长足发展,绥芬河已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龙江丝路带”上的重要枢纽城市,与俄罗斯接壤,与国际接轨,承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熏陶和文明滋养,提升对外窗口形象正成为城乡服务供给的首要工作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初,绥芬河市委立足百年口岸实际,坚决扛起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架构,由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政务大厅、文明单位负责同志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主任,切实推动全市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探讨推进办法,破解推进难题。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有效调配资源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估标准》《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标准》等文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推动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有人干、长流水、不断线。
统筹各级协调联动
拓宽覆盖阵地
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建设过程中,着重突出边境口岸红色阵地、资源横纵向协调联动作用。按照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工作标准,全市各文明实践阵地均配备了专兼职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人组织、扎实开展。同时,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规范组织设置、制度管理、项目计划、队伍名册、活动台账、群众意见栏等要素,确保标准统一、要素齐全、科学合理。
现已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处,社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个,窗口单位、文明单位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个,实现区域内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在乡镇、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过程中,结合覆盖区域实际,不断优化功能布局,打破区域壁垒和条块分割,实行“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综合“村居合一”情况,将旗苑社区和建华村两站合一,建西社区和建西村两站合一,谷盈社区和永胜村、宽沟村、菜营村四站合一,全域文明实践阵地遍地开花。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提升保障质效
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协同科教文卫、工青妇等部门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打通贯通联通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公共服务阵地、人员队伍、平台载体、资金项目等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惠民、科技普法、健身体育“五大平台”的基础上,按照“一阵地一特色”的工作布局,深入挖掘口岸群众需求,打造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切实提升口岸城市对外形象。年初以来,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800余场,覆盖群众1.3万余人。
统筹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百姓“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运行模式,实施网格化、结对式、应急式动员,激励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确保志愿服务点对点,服务质量看得见。依托网络载体平台延伸文明实践活动触角,与极光新闻客户端文明实践频道对接,以“融媒体+文明实践”为载体,推动“两个中心”互联互通,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根据口岸地域文化特色,以红花岭抗联小镇、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等阵地资源为基础推出理论宣讲课堂,打造“红色故事会”“党史教育”等理论宣讲品牌,实现了课堂教育培训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壮大文明实践队伍
优化服务水平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依靠志愿者力量,培育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了《绥芬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组建了由市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乡镇、村(社区)分别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小队,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涵盖乡贤人士、“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全市有效注册志愿者22811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忧、解决群众问题,精心设计志愿活动载体和服务项目,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群众认可的志愿服务品牌。党校理论宣讲项目深挖绥芬河红色资源,全力构建“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先后举办了读书班、培训班等活动9场,培训学员1000余人,营造了浓厚的红色口岸氛围。孵化培育“青春暖流 情暖童心”“青春助残”“情暖旅途”等关爱类志愿服务项目5个,累计服务400余人次;“青年夜校”文明实践项目则邀请各行业骨干教师,开展涵盖俄语、初级社工、舞蹈、书法等内容的培训班6期、30个班次,覆盖青年群体300余人次,采取以“青年”育“青年”活动,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热情。“爱在社工坊”服务项目现已招募志愿者100余名,通过“一对一”“多对一”“团体”帮扶等方式为313户特殊家庭提供帮扶救助,受益群众达2432人次,让志愿服务真正惠及特殊困难人群。
绥芬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不断优化供给服务水平,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切实提升口岸城市城乡服务供给水平,为边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