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深情只为一座馆
——记全国平安之星、河南省西平县复兴博物馆创办人李东海
◎ 杨澜

 

    馆内藏品6万余件,免费接待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19万余人次,义务讲解7000多场次……一连串数字的背后,见证着河南省西平县复兴博物馆创办人、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李东海15年传承和弘扬红色历史文化的努力与坚守。

    15年来,李东海东奔西跑,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通过到民间拜访、自行购买、接受友人赠送等方式,收集文物6万余件。

    初 衷

    李东海说,他翻开红色历史文化的长卷,是从1968年参军入伍后,做郭沫若的警卫员时开始的。那个时候,受文化氛围熏陶,一颗收藏的种子,在他年轻的心中发芽。

    彼时,李东海将每月三分之二的工资用于购买书籍和收藏品。此外,他也会有意识地收集被更换的摆件或者被废弃的文件、书籍。转业后的李东海先后在中共西平县委组织部、县水利局、县委老干部局工作。2002年,52岁的李东海退居二线后,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开始到全国各地收集红色文物藏品。

    2009年9月,李东海在北京参观展览时,看到了《复兴之路》并深受启发。“为什么我不自己办一个博物馆?”当月,李东海返回西平县便开始筹备此事。西平县委老干部局为了支持李东海,给他提供了一间500余平方米的房间。同年10月,复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但随着收集的文物越来越多,闻名而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500余平方米的房间已难以满足博物馆的发展。于是,2016年,李东海靠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在自家老房子的基础上改建成5层1500平方米的新馆。新馆中,李东海设计了红色记忆、农耕文明、古代艺术三大主题展览,开设了虎门销烟、中共建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两弹一星、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等十几个特色专栏,陈列着众多承载红色记忆的珍贵藏品。此外,该馆还增设了农耕文明和古代艺术厅,开设了著名书画家工作室和革命文物捐赠专展厅。

    谈及兴办博物馆的初衷时,李东海说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我想把这些红色资料留存起来,以后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能够看到红色资料,能够学习传承红色文化。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坚 守

    “如果没有老首长、老战友的帮助,仅靠我自己,哪来这么多‘镇馆之宝’呢?”李东海说,“譬如一楼大厅里那架马车,就是老首长传承给我的。”

    在筹建新馆的过程中,李东海回到老部队,向曾经的首长汇报了自己办红色博物馆的想法。这些老兵听闻之后,纷纷拿出自己收集几十年的历史资料。

    除了战友的捐赠,博物馆内更多的藏品是李东海东奔西跑,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收集来的。那时,蒸一屉白面馒头,煮两三个鸡蛋,用800毫升的保温杯装上一壶热茶,便是李东海每趟出门“寻宝”前的必备物品。

    如今,即便是新盖了5层小楼,目前的空间对李东海来说,还是不够。博物馆一楼的一侧,是李东海原有的老房子,从卧室到楼梯再到闲置的房间,成摞地堆放着以旧报刊、旧书为主的众多收藏品。

    说起运营博物馆的艰难,李东海感慨道:“难啊!当初没想到运营一个博物馆这么困难。博物馆自开馆起就一直免费开放,这些年全靠我和爱人的工资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维护着。”

    为保证收藏环境的恒温恒湿,李东海前期购入了4台立式空调,近两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又捐助了几台大功率冷暖空调,主要在夏天进行室内降温,冬天则到三九天的时候才开。几台空调昼夜不停工作,每月仅电费就要千元左右。而李东海每月退休金不到四千元,雇用人员到博物馆帮忙就要花去两千元,能留下的日常开销不多。平时只要没人来,他也很少开灯。
    除了资金匮乏,文物的日常维护也存在诸多困难。李东海每周都会将5层小楼全部打扫一遍,平时有空时也常为藏品拂尘,但是更多的维护,就无力进行了。李东海表示:“幸亏这些年从上到下都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省市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都很关心支持复兴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逢年过节市县有关领导到博物馆慰问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更有信心去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李东海常说,人们的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享受,另一种是精神享受,而他传承红色文化就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享受。如今,只要有人来参观,听他讲述红色文化,他就感到很幸福。

    传 承

    2012年,中国收藏家协会为其颁发李东海红色收藏展览馆证书、牌匾;2020年,复兴博物馆被授予“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几所大学将这里列为“学生实践基地”;2021年,李东海被授予“全国平安之星”“全国最美家庭”“驻马店好人”;2024年3月,他被驻马店市文明委授予“第五届驻马店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自2019年11月开始,李东海作为西平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讲团成员,在全县县直系统及乡镇分组宣讲革命故事20余场次,听众上万人。

    为方便公众参观学习,自2009年创办起,复兴博物馆就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且不设法定休息日。15年来,博物馆免费接待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19万余人次,义务讲解7000多场次。前来参观调研的领导和专家说,“该馆展品有些方面填补了省市大博物馆的空白,对人民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史鉴今,传史育人。即使只有一个人来参观,我也会好好地为他讲解一番。”李东海说,“还有很多人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观。”每当有人来参观,他都会请对方用毛笔在一张三尺宣纸上签名,如今这些签名宣纸已经积累了厚厚一沓。

    李东海15岁的小孙子,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讲解。每年暑假,小孙子从北京回到西平县老家时,也会“上阵”做讲解员。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看着屋内琳琅满目的文物,满头银发的李东海动情地说:“只要生命不息,我的红色收藏、红色宣讲就不会停止。”

 

当前:A1版(2024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