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工作法解锁乡风文明密码
——四川旺苍县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 旺苍文

 

    近年来,四川省旺苍县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探索创新“1233”工作法,强化“一个关键”“两榜激励”“三治结合”“三化宣传”,解锁乡风文明建设密码,有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强化“一个关键”。强化组织保障这个关键,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成立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旺苍县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不良风气三年专项行动(试行)方案》《旺苍县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10条倡导性标准》等文件,明确移风易俗的工作内容、措施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将培育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2023年,县财政投入100万元,在全县实施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项目,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县乡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明确县乡两级党政机关的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协调解决痛点难点。制发《旺苍县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实施细则》,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明确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家庭成员、直系亲属自觉反对陈规陋习。

    强化“两榜效应”。探索建立“红榜”正向激励和“黑榜”反向约束机制。一方面明确“两榜”标准。全县各村(社区)根据《村(居)规民约》,制定“红黑榜”评选标准,对文明办酒、孝老敬亲、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晒“红榜”进行宣传;对大操大办、滥摆酒席、薄养厚葬等不文明行为贴“黑榜”公开曝光。对“黑榜”群众,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提出惩戒措施,直至当事人通过践行移风易俗、做好人好事、参加公益活动等将积分提升至基础分以上,才取消惩戒、撤下“黑榜”。另一方面强化结果运用。探索“红黑制度”与奖惩机制有效衔接,同等条件下,“红榜”群众优先享受民政、劳务培训、公益岗位等优惠政策,“黑榜”群众在评优、政审、信贷等方面受到系列限制。将“红黑榜”融入积分制管理,每季度末,村民可以凭借自己得到高于基础分的分值,按照1分等于1元的标准,在“文明新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强化“三治结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并举。一是夯实自治基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订工作的通知》,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适时完善村(居)规民约,并上报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二是夯实法治基础。建立“一村(居)一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制度,每个村(居)明确一名法律顾问,培养多名法律明白人,定期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法治专题培训。打造与移风易俗相关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阵地100余处,利用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前15分钟,开展“一刻钟宣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三是夯实德治基础。大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百名最美母亲(媳妇)”“家风家训挂厅堂”“晒家风·亮家训”等系列活动,开设“文明实践大讲堂”,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好家风。

    强化“三化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大众化、分众化、典型化宣传。一是建强宣讲队伍播新风。深入挖掘知客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组建以知客宣讲和文化艺术为主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380余支,用乡音土话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下基层”“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二是优化自治组织播新风。全县各村在全覆盖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的同时,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双向培养,将当地有筹办红白喜事经验的 500 余名乡土人才吸纳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并有针对性地将 200 多名红白理事会成员培养成村干部,村内凡是要兴办酒宴的,兼有双重身份的村干部第一时间便知晓,很好地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服务于当地婚嫁、丧葬等事宜,深入做好宣传服务和正向引导工作。三是依托实践活动播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抓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契机,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好家庭”、孝老爱亲“好媳妇”、婚事新办“好公婆”、弘扬新风“好村民”等典型选树,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在旺苍县,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比发展,看收入”“比文明,看节俭”“比卫生,看清洁”“比品德,看信用”等“比看”活动蔚然成风。

 

当前:B2版(2024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