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南州贵南县多措并举夯实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家门口”,把工作做在细微处、把实事办到心坎上,持续守好群众幸福生活。
智慧大屏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金秋时节,走进贵南县过马营镇麻什干村便民服务大厅,一块智慧大屏映入眼帘。屏幕上详细地记录着村民们反映的民生、矛盾纠纷等各方面的诉求。这块智慧大屏是过马营镇麻什干村于2023年打造的“零距离”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工作人员还会将党员日常管理、草林管理员考勤、群众基本信息查询、突发状况处置调度等纳入服务范围,实行一体化推进。
“麻什干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以前到村委会反映问题或者办事要花费好长时间。”过马营镇麻什干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明鸿介绍道,有了这个平台,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反映诉求,而工作人员通过线上收集整合群众各种诉求,线下根据反映问题的轻重缓急分类登记、交办、处理、销号,以便提升服务效率。
今年8月初,麻什干村村民卓某某通过微信反映,他家与才某某家系邻居关系,因院落共墙问题发生争执,要求村委会出面协调。工作人员在平台上看到卓某某反映的问题后,第一时间登记并交给村一社和四社两社的社长解决。
两社的社长随即前往卓某某家和才某某家勘察现场,并灵活运用法、理、情,以邻里情感为纽带打开了两家的心门,最终决定两家院落共墙属卓某某所有,才某某拉设网围栏作为院落边界。
马明鸿说:“平台运行1年以来,村委会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村民们也对它连连称赞。”截至目前,麻什干村依托平台已完成应急调度70余次,受理群众反映事项92件,均已办理并答复。
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贵南县过马营镇达拉村是一个纯牧业村,居住着276户1016人。过去,村民们每人虽然分有3.9亩地,但多以放牧为生,不懂得如何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致使很多土地变成了荒地。即便有的村民将家里的地对外承包,但每亩土地出租只有100元至200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成了村里的烦心事。
2023年,达拉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将村里3567.5亩耕地由原来的零散对外承包转变为由村集体统一对外承包,土地租金每亩增长到43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0余万元,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的飞跃。
达拉村党支部书记更藏才让介绍,除了统一对外承包土地,2022年达拉村党支部还利用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资金购买藏系羊227只,并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入股”方式,动员农牧户以资金、藏羊入股的形式加入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完成入股252只羊,推行夏季牧场放牧和冬季暖棚半圈养的养殖方法,以及混合喂养精饲料和草料的饲养方式,提高了藏系羊的出栏率。截至目前,达拉村共出栏藏系羊360余只,现有存栏670余只,实现收益18余万元。
“县上修建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电站),征用了36户村民的用地后,给他们发放了一些征地补助款。为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我们建议村民们考取运输车驾照或者学一门技术,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更藏才让说,“在村‘两委’和党支部的带领下,现在村里购买了64辆运输车,全都用于拉电站的沙子。”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电站用工需求,达拉村成立了劳务公司,对接、鼓励村里的技术人才和剩余劳动力参与电站建设,目前已带动就业53人,创收达130余万元。
“7531”工作法促进乡风向好发展
“没想到一场婚礼只花费了5000多元钱,这减轻了我家很大负担。”说到今年给儿子办婚礼的事情,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村民南本杰感慨万分。
结婚避免了铺张浪费,这都源于塔秀村“7531”工作法。塔秀村党支部书记切江加介绍,以前的塔秀村环境脏乱差,高价彩礼现象层出不穷,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桌上的水果、馓子、羊肉等饮食摞得一个比一个高,吃不完就会浪费。为此,塔秀村实施了“7531”工作法,把村规民约内容清单化、标准化,并按照“村民制定、村民签字、村民承诺、村民执行”原则完善村民自治,有效激发了党员引领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据了解,“7531”工作法即村“两委”牵头组织中共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非党员优秀村民、优秀学生5类人员,按诚信、感恩、文明3标准,开展“好长辈、好婆婆、好干部、好青年、好媳妇、好邻居、好学生”7好村民评选活动,同时,曝光一批破坏生态环境、诚信意识缺失等方面影响恶劣的反面典型,从而促进乡风民风不断向好发展。
2024年上半年,贵南县在基层治理方面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接下来,贵南县将继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