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算”出好生活
——记“中国好人”韦恒焦
◎ 本报记者 卢瑶

 

    “趁着这段时间完成65亩土地的扩建工作,明年就可以开始种植哈密瓜了!”8月30日,烈日炎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韦恒焦顶着高温在扩建现场关注着“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的扩建情况,他告诉记者,“我们村种植的哈密瓜很受欢迎,以桂蜜12号哈密瓜为例,品质特别好,田间收购价稳定在5元/斤以上。经济效益好,我们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多年来,韦恒焦以独创的“算账式”工作法,积极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不断擦亮和律村“全国农业特色产业亿元村”的金字招牌,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韦恒焦家庭曾获来宾市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清廉家庭等荣誉。今年7月,韦恒焦获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

    多产业齐发展  算好“致富账”

    韦恒焦1980年出生在和律村,由父亲一人抚养长大,19岁就出门打工赚钱。在外工作14年后,他又回到了和律村定居。

    回到家乡后的韦恒焦尽管自己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但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发展更多的产业,带动村庄发展。“我很看好我们村的发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都会尽力支持。”韦恒焦不光是嘴上说说,他不仅把自家土地流转给村里,配合村里种植哈密瓜,还积极动员亲朋好友一起支持村里发展产业。

    近年来,和律村建成了“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以及“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有力的出力,有地的出地,我们的收入来源多多益善嘛!”韦恒焦常常给村民算“致富账”,他的“精打细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21年,韦恒焦当选和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也全身心投入为家乡谋发展、促振兴的工作中。

   助力移风易俗  算好“人情账”

    和律村曾经盛行着“一户做酒席,全村来吃席”,红白喜事总要大摆宴席的老传统,韦恒焦对此感到焦虑:“群众好不容易脱贫,手上有些钱花,不能因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又返贫了。”为了彻底改变“旧风俗”,树立“新风尚”,韦恒焦先后走访了村里的1714户家庭,向6200多人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和律村的移风易俗标准:宴请不超过25桌,非亲属礼金不超过100元……

    韦恒焦还首创了“算账式”工作法:“村民们平均一年办酒席、彩礼、回礼花2万元,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村集体经济中,礼金变股金,人人都是股东了。”他深入田间地头把这笔账算给村民听,耐心地劝导群众“钱要‘用在刀刃上’”,将钱投入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品质上。目前,和律村的产业共吸收150户脱贫户入股参与经营,平均分红3000元/年。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开展下来,村民逐步摒弃了陈规陋习。今年6月,韦启恩的女儿出嫁。正值“双抢”期间,为了不耽误农事,韦启恩提出想延后办酒,但他又担心亲朋好友不理解,更担心村民说闲话,有些犯愁。韦恒焦得知情况后,主动替他向村民宣布,大家纷纷表示正事要紧,没有半点闲言碎语,韦恒焦十分欣慰。“移风易俗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转变村民的思想。”韦恒焦笑着告诉记者,“大家观念变了,我觉得这就代表我的工作干到位了。”

    共建美好家园  算好“发展账”

    干好群众所盼,是韦恒焦做好实际工作的最大出发点。2022年,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专项资金,为新兴屯修建了一条产业路,解决产业发展和交通不便难题。争取到项目建设资金28万余元,新修建水利渠道400多米,满足村民农田灌溉需求。
    近年来,和律村的乡村风貌改善了,前来体验田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减少意外发生,韦恒焦推动村里组建了一支青年治安队,平时除了负责维护秩序,还承担起关爱独居老人、调解邻里纠纷等工作,进一步融洽村民关系,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在担任和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后,韦恒焦精心打造了包括“红五星”“红袖章”“红领巾”等的“四红”志愿服务队,使之成为服务群众的闪亮招牌。他创造性地实施了“双培双促”工程,不仅将党员培育成志愿者,也将志愿者培养成党员,通过这种“志愿者+镇村干部”的联动模式,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文化提升、就业辅导、安全教育和学业成长支持。

    在韦恒焦的积极影响和有力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村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的和律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下一步,我会积极探索当下农业农村发展新课题,组织群众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动员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培育农业专业人才,进一步拓展庭院经济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促进群众增收。”韦恒焦告诉记者,他会继续“算账”工作,为和律村群众“算”出美好生活。

 

 

当前:A1版(2024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